《世纪足音:一位近代金融学家的自述》,资耀华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有人提出,要研究民国金融史,不应该忽略作为银行家和金融学家的资耀华。他投身银行业70年,曾追随陈光甫,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职;建国后曾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交通银行副董事长,也曾有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 晚年资耀华写就了回忆录,既追溯个人历史,又处处描述民国以来复杂的金融业和社会状况。 比如,年轻时想去日本留学,但囊中羞涩,被困在长沙。这时,几位来放竹排的同乡借给他150大洋,作为东渡的川资。他们素不相识,却如此慷慨,为什么?因为当时货币混乱,劫匪横行,放竹排者情愿借钱给资耀华,然后再返回乡下,向资父要债。作者解释说,这是适用于当时的一种比较原始的信用关系。 回忆简约平实,严谨扎实;作者以金融家本色,戏称是“如实而准确的资产负债及损益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