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41 1
2011-11-24
林毅夫在2008年收拾行囊、离开北京前往华盛顿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时,对居住地提出了3个要求。现年59岁的林毅夫说:“我希望15分钟就能到达办公室;我希望环境幽静,能够享受自然;还有要住得起。”他是首位被挑选担任该职的来自新兴市场的经济学家。
林毅夫和妻子陈云英———她是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国也是一名受人关注的人物———最终在乔治敦郊区租了一所房子,定居下来。这是一所正面用砖头做装饰的新房子,周围植被茂密。林毅夫尽可能地将电脑拿到户外工作。他指着洒满阳光的客厅外的一个木制露台说:“走到这儿,就能听到鸟鸣蛙声。有时,还会有鹿跑过。”
谈经历从容淡然
林毅夫生于台湾,在台大读农业工程时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陈云英。27岁时,身为台湾陆军中尉、驻扎在靠近大陆的一个岛屿上的林毅夫决定游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何作出离开台湾这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对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满不在乎的林毅夫说:“我想投身于中国的发展,就像从夏威夷迁至美国本土一样。”
林毅夫与妻子在美国团聚。林毅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耶鲁大学成了一名博士后。而陈云英则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林毅夫说:“四年时间内,我不停地在芝加哥、纽黑文和华盛顿之间穿梭。”陈云英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林毅夫则在前往华盛顿探亲期间学会了做饭。
林毅夫于1987年回到北京,并于1994年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后来,他还帮助中国ZF应对1998年的货币危机。他说:“包括韩国和台湾在内的周边所有经济体都让货币贬值。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人民币是否要贬值。我们处于一个一体化的世界之中。我认为贬值会破坏其他经济体的稳定。我们需要帮助其他东亚经济体复苏。”
谈经济深刻睿智
笔者问林毅夫,中国如今是否对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感到愉悦。他说:“作为世界银行一员,中国从中获益。在改革初期,世界银行给中国带来资金和知识。例如,1984年前,中国没有高速公路系统。第一条高速公路,即从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公路,是世界银行提供资金的,仅仅长100公里。中国如今的高速公路总长为世界第二,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能够通过世界银行这样的机构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
作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跟踪研究了中国从农业经济体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超高速转变过程,呼吁对ZF主导下的发展进行更深层审视:他称之为“新结构经济学”。他对“开放知识”倡议也很热心,即在地区之间甚至城市之间传递关于发展的所知。有一个项目通过从墨西哥城向纽约传递知识来应对城市失业现象。林毅夫说:“现在,发展中国家能够为发达国家提供经验教训。”
然而,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发达世界潜在的最后贷款人,这不是一个悖论吗?林毅夫说:“中国已经成了中等收入国家,但它仍是一个处于过渡阶段的经济体。”
林毅夫是否认为中国最终将帮助陷入困境的欧元区国家脱困?他说:“这是一个愿望。但中国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协作的问题。所有问题都有解决之道,需要政治智慧和政治意愿。虽然存在债务问题,但主要制约因素并非金钱,而是调动资源和利用资源以使人们对未来产生信心的智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24 11:43:08
可惜好多大陆的同胞不这么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