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6647 18
2006-12-17
由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聂华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出版了首套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研究丛书,也是国内学术界首次出版的比较系统地研究新农村建设的丛书。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丛书共有六本:《中国西部三农问题报告》、《中国西部三农问题调研报告》、《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概论》、《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中国西部城乡关系概论》、《中国西部农村文化建设概论》,总计约300万字。
                 
  这套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研究丛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贴入点,比较全面地分析研究了西部地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建议。
                 
  《中国西部三农问题报告》,从宏观对西部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从理论与实践上系统地研究了西部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以下基本问题: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贸易与农村市场化、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支持系统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与农村工业化、农村扶贫开发、农村金融与财政支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传统农业的改造等。
                 
  《中国西部三农问题调研报告》,集结了项目组赴西南和西北的一些省区农村进行实际调研活动的30篇调研报告,涉及农村贫困与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与生态移民、农业产业化与特色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状况与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农村能源问题、退耕还林还草问题、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合作医疗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税费改革与农村综合改革问题等。
                 
  《中国西部城乡关系概论》,以笔者提出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西部城乡关系重建”的政策主张为线索,研究了如何通过选择具有西部特殊性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模式,形成市场条件下城乡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西部区域统筹发展目标的内在机理与机制,最终实现西部城乡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促进西部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将建立和完善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探讨了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建立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养老制度、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保障制度、农民住房保障制度等对策与措施,并探讨了西部农村的社会保障的资金统筹与管理体制改革等。
                 
  《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概论》,提出的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特色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宽裕;以西部生态重建为突破口,通过生态发展逐步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突出矛盾,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积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村级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西部农村政治文明;围绕路、水、电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物质条件;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西部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体制保证,等等。
                 
  《中国西部农村文化建设概论》,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从理论逻辑上分析了西部农村文化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就西部农村文化社会系统建设、文化经济系统建设和文化生态系统建设进行了分析,并就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模式、生成思路与存在困难进行了讨论。
                 
  这套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研究丛书,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西部新农村建设必须和就地梯度规模移民相结合。西部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社会发育程度低,主要是由于农民的居住高度分散化造成的。一方面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使农村的社会分工欠发育,农民增收的渠道狭窄。所谓就地梯度规模移民,就是指在县内进行农村移民,将山区农民向川区迁移,将川区农民向城镇迁移等等;而且移民人数要达到一定规模,使农村人口适度集中起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分工的发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对于农村移民缺乏土地耕种的问题,可以由地方政府出资购买迁入地农村的土地分配给移民,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切实改变农村扶贫资金投向。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山区农村,扶贫资金再不应投向那些没有希望的传统产业上,因为这些没有什么发展希望的传统产业,只是一种维持型产业,再大的投入也难以使其起死回生。因此在保证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应将扶贫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
                 
  西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强化农民对现有土地的永佃权——即长期使用权,并通过法律手段使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给予农民用养土地以激励;如果农民放弃土地的永佃权,政府应给予农民以补偿,补偿的形式是将这部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建立农村土地二级永佃权的交易市场,允许土地永佃权在二级市场上的自由买卖,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推进土地经营的适度集中。
                 
  建立和完善西部农村保障制度需要从内容和制度上进行创新。在内容上,要从传统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扩展到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生育保险、住房保险等方面;在制度上特别是资金筹措上,在以货币筹资为主要形式的前提下,应采取类似于“以工代赈”和“以粮食和劳力换保障”的筹资办法;还应创造时机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和置换部分国有资产产权等形式筹措农村社会保障资金。
                 
  这一项目的一些重要政策建议还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国家发改委的《改革内参》、《信息界》以及《半月谈》、《了望》、《改革》等期刊选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2-7 11:28:00
烂的不能再烂的东西。纯属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0 08:46:00
低俗的吹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2 01:47:00
[em09]这叫有中国特色么!虽然兰大的区域经济是全国三个重点学科之一,与南开和人大相比这套丛书恰恰反映了其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8 16:53:00

自取其辱。不过评论的有些太刻薄,并没有那么差,还是有些新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18:02:00
其实新农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众所周知,西部地区是生态与经济双贫困的典型地区,许多问题的探讨应该立足于西部的实际和特色,这是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应该具有的特点,西部是落后,但是并不可以因此漠视其存在而盲目的去追寻东部的研究热点,区域经济学作为兰大的国家重点学科,聂华林教授作为在西部扶贫开发和生态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学者,能够长期静心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不追逐于社会名利的这种精神本身就是值得钦佩的,我们并不能因为名字与国家提出的新农村有联系就认为有吹捧之嫌,其实就新农村本身的提出和实现对于西部地区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善举,相关的理论研究预先给出实施的路径,避免走弯路,我个人认为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立足西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