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的两种情形:一些地区农村劳动力是合理转移,原有的农业经济不会受到影响;一些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从事其他产业的收益较高,完全丧失农业种植的积极性,在中国,农民工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一些学者提出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应该加强,现在土地作为生存保障的功能在一些地区存在下降趋势,只要外出务工的比较收益高,那么务农积极性就会很低,另一方面,国家对农业实施大规模的补贴虽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与农业科技进步,但势必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同时对其他方面的补助力度将会减弱;第三方面,农民还乡积极性提高,可能会导致现在一些地区与行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乡,影响其他行业(局部)的正常生产。
3.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一个着力点是全面的信息公开,一方面可以实行农村劳动力登记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网站,公开企业或地区的用工信息,建立城乡信息网络平台。
4.对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并不能解决全部的中国农村问题。在合理地域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些适宜小农经营的地域,应该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引导农民进行合理创业,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5.关于农村金融,农民贷款难,缺乏适宜的抵押物(土地是集体所有,房屋产权抵押,银行受理兴趣低下),金融机构承担风险较大,同时农民对金融服务及相关产品不了解,单纯理解为存款、贷款业务,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