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2:
 《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书评
 在计划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这种发展模式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产品供给方面的结构失衡,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以及所有制的严重失衡。
 不同的经济结构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通过怎样的途径进行结构调整?是中国现实经济中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重点,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资本市场对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并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由于我国经济现实的复杂性,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在我国还是比较薄弱的。洪银兴教授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项目《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研究》(1998)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发展中总量增长与结构平衡的资本调节手段研究》(1999),在对我国资本市场、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两个项目有机的融合,以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资本市场与市场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集成这本专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4),并纳入“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中央确定“十五”计划期间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一书以今后一个时期结构调整的任务和目标入手,寻求结构调整的路径。本书的逻辑线路十分清析:
 一、在买方市场的背景条件下,有利于我国的结构调整。在旧体制下普遍存在的是卖方市场,这就不存在结构调整的动力,现在要实现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调整就是唯一的出路:这种结构调整主要是国有企业的退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两方面。
 二、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存量的调整上。资本存量的调整有两种手段: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本书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市场调节更有效率的结论。这同我国的改革现实是相符的。
 三、资本市场也存在结构——行为——绩效关系。我国目前资本重组过程中行政痕迹明显,市场化程度不高,这使得资本市场对经济结构调节的合理性和效率不高,因此资本市场也有一个结构优化问题。
 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下,论述放到资本市场的建设上,该书借鉴了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将成熟的资本市场制度与我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具体探讨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比如资本市场市场化的理想模式和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准备。
 从全书的总体看,论述清晰,论证有力,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用价值。本书的作者,既有在体制转轨研究方面的一流专家,也有从事资本市场政策研究和投资银行业务的专家。因此,本书既有理论阐述,又同现实相联,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成为该本专著最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