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617 7
2006-12-17

[推荐]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by洪银兴)
必填内容:
作者:洪银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理由: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变化是和经济实践紧密联系的,在我国继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实践在呼唤经济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实践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创造着条件。我们策划出版<<中国经济问题丛书>>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经济学者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步和繁荣,在中国经济学学术著作的出版园林中,创建一个适宜新思想生长的园地,为中国的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探索者提供一个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场所,使这套丛书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学和经济现实发展态势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读物。
  本书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资本市场与市场化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揭示了资本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机制和路径。本书系统阐述了我国在买方市场背景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结构调整的内容和机制;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资产重组的方式及其正负效应作了全面的分析。本书还对现行的资本市场结构及其症结作了深刻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以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途径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的途径。


选填内容:
作者简介:洪银兴,1950年生于江苏常州。198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书号(ISBN):7-300-04004-7
优惠购书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世纪馆西侧或海淀剧院对面)

人大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30 15:32:00

目录:

导 论
 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的行政机制及其弊端
 股份制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第1篇 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
 第 1 章 买方市场背景和结构调整机制的转换
1.1 买方市场的形成
1.2 买方市场的正负效应
1.3 现有买方市场的脆弱性
1.4 结构调整的机制和路径
 第 2 章 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1 产业结构的结构性矛盾
2.2 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2.3 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
 第 3 章 以市场化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3.1 从结构调整入手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
3.2 国有经济的退出路径
3.3 企业资产结构重组
 第 4 章以非农化和城市化推动农村结构调整
4.1 农业滞后对工业的制约性
4.2 WTO条件下农产品贸易结构调整
4.3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4 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
4.5 强化城市功能与城镇城市化
  第2篇 资产重组推动结构调整
 第 5 章 以重组推动企业结构调整
5.1 规模经济和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
5.2 组织企业团队
5.3 资本经营和企业重组
5.4 竞争和合作
 第 6 章 资产重组的内容和动机
6.1 资产和资产重组
6.2 资产重组的动机
6.3 资产重组的一般内容
 第 7 章 资产重组的类型和案例
7.1 企业存量结构的调整
7.2 企业内资产结构重组
7.3 企业间的重组模式
7.4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类型
7.5 典型案例
 第 8 章 企业融资结构及其重组
8.1 企业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8.2 金融结构的演变
8.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构成的演变
8.4 债转股与弱化国有资本退出障碍
  第3篇 资本市场实现资产重组
 第 9 章 企业重组绩效的实证分析
9.1 重组效率财务分析指标的选择
9.2 重组效率的实证分析
9.3 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9.4 资产重组的安全性
 第 10 章 资本市场对总量和结构的调节功能
10.1 证券市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
10.2 证券市场的扩大内需功能
10.3 证券市场的结构调整功能
10.4 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10.5 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 11 章 上市公司通过市场的产业转移
11.1 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与结构调整并行
11.2 产业转移的路径
11.3 产业转移的多种方式
11.4 产业转移的动因、收益与风险
 第 12 章 高科技与风险投资机制
12.1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衔接
12.2 知识资本和风险投资的结合
12.3 风险投资基金筹集与资本市场
  第4篇 市场化完善资本市场结构
 第 13 章 资本市场股票上市的制度安排
13.1 发行人的市场准入规定
13.2 投资人的市场准入规定
13.3 股票发行方式规则
13.4 新股发行定价规则
13.5 股票承销制度
13.6 发行市场信息公开制度
 第 14 章 资本市场股票流通的制度安排
14.1 证券流通市场上的交易对象约束
14.2 证券流通市场上的交易主体约束
14.3 流通市场上的交易过程约束
 第 15 章资本市场工具的创新和规范
15.1 股票发行与资本市场工具的发展
15.2 B股和B股市场
15.3 企业债券和债券市场
15.4 可转换债券
15.5 投资基金
 第 16 章 资本市场的结构优化
16.1 证券市场主体结构
16.2 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结构
16.3 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有效衔接
16.4 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之间的结构
 第 17 章 资本市场的效率和市场化
17.1 资本市场效率的多重含义
17.2 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目标
 附 录 参考文献

复制代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15:33:00

书评1:

经济结构调整的资本市场路径
 --评洪银兴等著《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
  发展经济学中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命题是,经济发展总是体现为一系列的结构性变化,而结构调整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同义语。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震撼,结构调整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潮流。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尤其进入了一个以结构大调整为特征的重要发展阶段。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已确定:十五计划期间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
但是,我国过去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采取以行政干预为主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的结构调整思路和手段在现实经济中越来越不合时宜。那么,目前及今后的经济调整究竟如何展开?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主编的《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资本市场》)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特别是依靠资本市场对资产重组的引导,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作为洪银兴教授所主持的两个国家级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和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的综合研究报告,《资本市场》一书突破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孤立研究方式,以理论为根据,以现实为背景,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资本市场与市场化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不仅从理论上澄清了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资本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同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对策性结论。其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是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该书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是在全面转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背景下提出的。在此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结构调整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转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对资产存量进行调整,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结合起来,是这次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
基于上述判断,该书提出: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机制应从主要依靠增量调整转为主要依靠存量调整;从过去的弥补短线产业发展为从整体上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和微观的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应主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实现。该书还具体提出以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市场化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以非农化和城市化推动农村结构调整等具体思路。
其次,以资产重组推动结构调整。该书指出,产业结构本来就是有进有退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但中国过去进行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是由政府来进行资金的增量结构调整,而基本上没有触及已有的企业结构(存量结构),从而必然导致企业效益严重下降的结构性矛盾。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在于存量结构调整,而存量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是资产重组。按此思路,该书对现有的各种资产重组方式及其绩效作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企业融资结构的角度,考察企业资产重组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联系,探讨现实经济运行中,有利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制度基础和金融体系框架。
第三,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产重组。作者认为,资产重组有行政途径也有市场途径,而以市场途径最为有效。因此该书在系统分析资本市场与稳定总量、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功能和机制,特别是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以及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作用。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要依托优势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发挥资本市场在资金再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通过产业转移和企业购并,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善和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要在发展新经济的背景下关注风险投资与知识资本、科技创业乃至泡沫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完善风险投资的机制和功能,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风险投资基金,通过风险投资快推进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
第四,通过市场化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作者在研究中发现,资本市场也有个结构问题,资本市场的调节效率与其结构相关。目前的资本市场由于受行政控制,市场化水平并不高,因此其在调节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方面的功能不突出,效率不明显。针对这种状况,该书提出,应以市场化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调节效率。重点是通过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推动市场国际化进程等措施,实现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结构优化和工具创新。
此外,该书还以附录的形式,系统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情况,包括其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概况,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资本市场工具创新情况,证券交易所制度及其集中化、无形化、公司化等趋势,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模式和转变。
《资本市场》一书的几位作者中既有专长经济发展理论的学者,也有直接从事资本市场政策研究和投资银行业务的专家。近年来他们已完成有十多项与该书相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以专题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内重要刊物,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这一背景使得该书具有理论、实际及实务紧密结合的特色。全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逻辑清晰、结构严密。
该书采用了较为全面、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以经验分析为主;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定量并重。在理论分析部分,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同时辅之以适当的定量分析;在具体问题分析中,则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力图反映现实状况,得到科学结论。尤为可贵的是,这本书不是纯粹的理论演绎,也没用晦涩的数学模型,而是在占有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平实的语言来阐述有关问题,提出准确的判断和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当然,《资本市场》一书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较多,特别是资产重组、资本市场在我国还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对于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学术界涉足的还不多,该书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也是探索性的,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不断完善。虽然如此,我还是相信,这本书的问世,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本市场市场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15:34:00

书评2:

《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书评

在计划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这种发展模式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产品供给方面的结构失衡,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以及所有制的严重失衡。

不同的经济结构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通过怎样的途径进行结构调整?是中国现实经济中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重点,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资本市场对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并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由于我国经济现实的复杂性,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在我国还是比较薄弱的。洪银兴教授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项目《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研究》(1998)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发展中总量增长与结构平衡的资本调节手段研究》(1999),在对我国资本市场、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两个项目有机的融合,以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资本市场与市场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集成这本专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4),并纳入“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中央确定“十五”计划期间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一书以今后一个时期结构调整的任务和目标入手,寻求结构调整的路径。本书的逻辑线路十分清析:

一、在买方市场的背景条件下,有利于我国的结构调整。在旧体制下普遍存在的是卖方市场,这就不存在结构调整的动力,现在要实现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调整就是唯一的出路:这种结构调整主要是国有企业的退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两方面。

二、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存量的调整上。资本存量的调整有两种手段: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本书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市场调节更有效率的结论。这同我国的改革现实是相符的。

三、资本市场也存在结构——行为——绩效关系。我国目前资本重组过程中行政痕迹明显,市场化程度不高,这使得资本市场对经济结构调节的合理性和效率不高,因此资本市场也有一个结构优化问题。

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下,论述放到资本市场的建设上,该书借鉴了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将成熟的资本市场制度与我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具体探讨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比如资本市场市场化的理想模式和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准备。

从全书的总体看,论述清晰,论证有力,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用价值。本书的作者,既有在体制转轨研究方面的一流专家,也有从事资本市场政策研究和投资银行业务的专家。因此,本书既有理论阐述,又同现实相联,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成为该本专著最大的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0 14:00:43
想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5 13:38:55
mar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