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内侧和外侧
----
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3.骺线----
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
4.板障----
颅骨顶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
5.椎管----
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
6.椎间孔----
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隆椎----
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8.胸骨角----
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
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9.肋弓---第8-10
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翼腭窝----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
11.颅囟----
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
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