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谢谢楼主的文章。重视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理解经济学进而提出政策建议总是好的。下面,我单纯从文章内容和分析方法的角度谈一点看法。
1、好的案例或现象,需要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才能凸现经济学分析的严密性与科学性,否则就容易与记者写的文章混为一体。从这个角度讲,该文的分析框架可能需要进一步夯实、拓展,并发展出一些理论命题,再做案例分析,效果可能好些。毕竟,文章的理论部分太薄弱了。即便谈到“均衡”,作者甚至没有提到“帕雷托最优”或者“纳什均衡”。如果从纳什均衡的博弈论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那么很容易得到一些命题,结论也将更有力。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分析框架。例如,考虑“一费制”的监督成本与社会福利的权衡,这就是委托代理或者激励理论了。
2、从内容上看,关于案例的部分明显多于理论部分,而且对案例的分析并非完全引导到理论分析上来,这方面还可以有进步。
3、另外,作者似乎没有给出解决的办法或对策,也没有给出一费制有效实行的状态条件是什么。经济学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谈问题的,其实在一开头进行理论分析时就应该这样。
因为我不知道作者的学习背景,所以上述点评不一定合适。如果作者不反对的话,我想将它转到“文章发表”版面。当然,如果作者不认为这是一篇成型的文章,那么上述评论就并不具有针对性,请作者见谅。
说明:这是转贴。来自“制度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