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601 3
2011-11-28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原因、效应及对策(上)

2011-11-18

为应对金融危机负面冲击,美联储于2008年10月份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2010年11月份再度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拟于半年内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目前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良好,特别是2010年12月份公布强劲经济数据后,2011年1月6日美国再次重申将继续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扭转美国经济严重失衡状况,防止经济复苏势头逆转,进一步向全球转嫁危机损失和各类债务。美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供应国,连续大力度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将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经济金融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背景与原因

美国经济虽已呈现较好的复苏态势,但复苏逆转隐忧犹存,加之经济失衡状况日趋严重,可能威胁到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及其经济增长模式,亟需通过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予以破解。

(一)美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复苏逆转隐忧犹存

美国经济复苏较为强劲,①核心指标绝对值和同比增速基本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环比增速有所下滑,给经济复苏带来一定隐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总量方面,2010年9月末美国2005年价格的GDP规模为13.26万亿美元,基本恢复到危机前2007年末13.36万亿美元的水平;2010年前3季度,实际GDP增速从2.4%持续走高到3%和3.1%,已达到比较正常的2%-3%的水平;但实际GDP环比增速从2009年末的5%持续降至2010年2季度的1.7%,3季度虽然提升到2.5%,但仍低于2002—2007年间危机爆发前平均2.73%的水平(图1)。消费和投资方面,虽然实际投资增长很快,同比和环比从2010年1季度的10.51%和6.59%,快速提高至2010年3季度的23.43%和2.97%,较大幅度超过2002—2007年间2.93%和0.88%的平均水平,但由于其对GDP贡献仅为20%左右,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而对GDP贡献超过80%的个人实际消费尚未从根本上复苏,截至2010年3季度,个人实际消费同比和环比增速持续提高至1.95%和0.7%,但仍低于2002—2007年间2.93%和0.69%的平均水平(图2)。产能利用率方面,2010年11月末,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达75.21%,与危机前80%左右的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采掘业产能利用率为88.67%,基本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制造业和公共事业产能利用率仍存在一定差距。物价水平方面,自2009年4季度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以来,其物价水平也随之走高,2010年1—5月,CPI和PPI分别在2%以上和4%以上,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区间,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PPI仍保持在较正常水平的情况下,CPI却快速走低到1%左右,特别是核心CPI更是持续降至2010年11月的0.8%,较2%—3%的正常区间差距进一步扩大(图3)。

图1  2000—2010年9月末美国实际GDP同比和环比增速变动图(%)

资料来源:根据BLOOMBERG、WIND、FED和美国经济局数据测算得出,以下所有图表均与此同

图2  2000—2010年9月末美国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同比和环比增速变动图(%)

图3  2000—2010年11月美国CPI、核心CPI、PPI、核心PPI同比变动图(%)

(二)美国就业复苏滞后于经济复苏属正常现象,但失业率过高隐患较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失业率从危机全面爆发时期的6.6%,持续升至2009年10月的10.1%,创1984年以来最高水平,其后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失业率水平逐步降至2010年7月的9.5%,2010年11月小幅回升至9.8%,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历次危机后经济复苏与就业复苏变动规律表明,就业复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一般较经济复苏晚1—2年,如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共发生过三次房地产泡沫危机,第一次和第二次危机中,失业率下降时间较GDP增长周期和古典周期见底时间晚2—3年,较实际GDP恢复到危机前时间晚2年左右,据此推算,本轮金融危机后美国失业率要实现趋势性下降,最快还要1年,即2011年末,因此当前美国失业率较高属合理现象(表1)。尽管如此,鉴于前两次危机中,失业率从高点回落13个月,降幅分别为1.6和2.5个百分点,而本轮危机后,失业率自高点回落13个月以来,降幅只有0.5个百分点,就业增长速度过慢,将对下一阶段消费增长乃至经济复苏形成较大制约(图4)。

表1  美国三次危机GDP周期与就业周期变化对比表

类别

GDP增长周期见底花费时间

GDP古典周期见底花费时间

GDP回复到危机前水平花费的时间

危机创造的最高失业率水平

危机后失业率持续上升的时间

第一次危机

1年

1年3个月

1年9个月

10.1

3年8个月

第二次危机

1年

半年

1年1个月

7.8

3年

本轮危机

1年(2009年9月末)

1年(2009年9月末)

2年(2010年9月末)

10.1

持续上升1年1个月后继续高位运有了1年

图4  1943—2010年11月美国失业率(%)变化图

(三)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动能减弱,但尚未见底

图5  2001—2010年8月美国房价指数及其同比(%)变化图

图6  2000—2010年11月末美国30年期和15年期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变动图(%)

虽然美国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回调的动能日渐弱化,但尚未见底,这主要是由以下四方面决定的:一是虽然房地产价格跌幅较大,2010年8月较2006年年中的历史高点下降了近30%,达到2003年的水平,同时,房价收入比也从危机前9.5的高点降至2010年9月末7.33的较正常水平,但由于2010年9月末房价收入比较6月末小幅提高了0.33个百分点,标志着房地产市场尚未完全触底(图5);二是虽然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运行至很低水平,30年期和15年期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分别达4.39%和3.67%,较2000年的高位下降了50%左右,创1970年以来最低,但其刺激居民购房需求的实际效果尚未显现(图6);三是虽然危机爆发根源次贷的损失增加速度和幅度持续减小,次贷违约率和止赎率分别从2010年3月高点37.21%和2009年末高点15.58%,降至2010年9月末的26.23%和13.73%,次贷损失已于2008年9月—2009年6月集中释放1万亿美元,2009年6月—2010年9月只增加了3000亿美元,但损失仍在缓慢增加(图7和表2);四是虽然房屋供给下降,新建住房待售量已从2006年最高的55万套,持续降至2010年9月的20万套,创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低,但房屋供给仍大于房屋需求。

(四)美国经济失衡状况日趋严重,对中长期经济增长形成较大挑战

图7  1998—2010年9月次贷违约率和止赎率变动图(%)

表2  2008年9月末—2010年9月末全球次贷损失分布表

项目

累计损失(10亿美元)

累计损失占比(%)

2008年9月末

2009年6月末

2010年9月末

2008年9月末

2009年6月末

2010年9月末

全球

516.1

1515

1825.6

100.00

100.00

100.00

美洲

253.4

1009

1192.2

49.10

66.60

65.30

欧洲

229.2

465.2

589.3

44.41

30.71

32.28

亚洲

24

40.3

44.1

4.65

2.66

2.42

美国经济长期处于失衡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贸易始终是逆差,服务贸易始终是顺差,但服务贸易净额占经常项目差额比重不到0.2%,对改善其贸易逆差状况作用很小。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失衡状况日趋严重,其占GDP比重从2001年的3.54%迅速扩大到2006年的历史高点5.67%,2007年和2008年依然维持在5%左右的历史高位,虽然2009年降到2.66%,但这主要是由金融危机期间进口减少所致,2010年再度扩大,前3季度经常项目逆差达3791亿美元,超过2009年全年规模,贸易失衡再度加剧。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贸易失衡最为严重,2004年欧元区、日本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经常项目顺差占同期GDP比重分别为0.6%、3.7%和0.2%,而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却高达5.13%;2009年日本和德国等工业化国家仍保持较小规模的顺差,而美国仍为较高规模的逆差,且呈进一步扩大态势(图8)。

图8  2000—2010年9月美国贸易逆差及其结构变动图(百万美元)

(五)美国财政政策和传统货币政策调控空间缺失,对非传统货币政策依赖度大幅提高

美国ZF要有效刺激经济金融发展,非传统数量型货币政策成为其唯一选择。这是因为: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连续大幅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危机前的5.25%迅速降至危机爆发时期的0.1%—0.2%并维持至今,其传统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基本丧失。另一方面,美国利用美元具有国际货币的地位,大量向全球举债,成为全球最大的净债务国,致使其财政政策无法继续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一是财政赤字很大,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6.4%,2010财政预算赤字占GDP比重预计会猛增至12%,远超过3%的国际警戒线;二是外债规模很大,外债占GDP比重从2003年的60%,持续提高到2010年6月末的96%,与20%的国际标准安全线差距不断扩大;三是公共债务规模很大,IMF预计2010年美国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将达64%,超过欧盟制定的60%的警戒线;四是财政扩张难度加大,2010年12月18日美国ZF通过了总额8580亿美元的减税议案,延长危机初期推出、目前已到期的减税与救济措施;五是风险抵御资产规模很低,包括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黄金储备在内的储备资产不到总外债规模的0.1%,短期外债与储备资产的比率虽然从危机期间的66倍降至2010年6月末的36倍,但仍处于全球很高水平,财政风险居高不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杨琳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7 11:29:19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5 23:11:48
受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