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诉热线、网站等渠道收集的客户意见,由于是客户单向的叙述,没有双方的进一步互动沟通,反映的问题往往很大、很表面,企业很难从中了解到客户真正的意图和指向,服务改进找不到着力点,工作无从下手。
在满意度调查中,研究人员会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客户进行深度访谈或小组座谈会,进行深入、全面的互动沟通,并运用一些访谈的技巧,以达到更好的访谈效果。
在访谈中,最基本的访谈技巧就是”追问”,包括深度的追问和广度的追问。广度追问,是穷尽问题的可能,使问题结构化;深度追问,就是追究问题的根源,使问题具体明确。
例如,客户反映企业的”热线服务差”,研究人员就会追问”
是什么让你觉得热线服务差”,让被访者进一步的回答。访问措辞上不用”为什么”,因为问”为什么”,所指的范围会很广,被访者可能就有很多主观发挥的地方;问”是什么”,就是要让被访者能明确指出导致其感受的因素所在,缩小范围直达主题。当被访者回答说”语音提示多,操作复杂”后,因为问题还有进一步明确、细化的空间,所以要继续追问”是什么让你认为你语音提示多”,”是什么让你觉得操作复杂”。在研究人员的追问下,被访者会顺着我们的提问思路,去认真回忆、归纳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描述出真正的问题所在。
上面就是深度追问的基本方法。深度追问和广度追问经常一起使用,被访者回答”语音提示多,操作复杂”后,研究人员还会追问”还有吗?”"还有吗”,让被访者把其所有的感受都罗列出来,如”接通率低”、”转人工时间长”等等。
收集了客户的意见表述后,就要归纳整理成一个个的指标,并按并列关系和层次关系,进行级别归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等,方便之后的量化评价和管理。
对客户深层消费动机和需求的挖掘,需用更加专业的定性技术。如:
1、心理地图(Mind):没有思维定势限制的把许多感受和联想写到纸上。
问题:请问您们在选择奶粉的时候,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先有大方向
–然后针对大方向继续深入探索
–最终形成一个描述选择考虑因素的思想树
2、终极利益链(End-Benenfit):使得心理地图走向深层情感和含义。
问题:为什么您要选择”奶粉”呢?
–先是产品功能性/产品特征问题(功能利益点)
–然后会针对重点的特征,反复追问:
–为什么这个这么重要呢?
–什么使得它这么重要呢?
–它带来的利益是什么?(情感利益点)
3、联想衍生(Ideawritin):最大程度的引导成员将自己更多的想法写到纸上。
问题:您心目中最理想的奶粉是怎样的呢?
–先请每一位被访者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写在白纸上
–每个成员写完他的想法后,把纸依次向下传递,用SCAMPER法补充、累加想法:
–替换(Substitute)
–联合(Combine)
–改编(Adapt)
–放大/缩小(Magnify/Minify)
–给出别的用途(Put to Other Uses)
–消除/细化(Eliminate/Elaborate)
4、牛眼地图(Bull’s-Eye Map):揭示空间距离和聚类
问题:你们想到这么多关于服务的要求,请你们根据对这些特征的需求程度贴到牛眼地图上?越靠中间表示需求程度越高。
5、品牌拟化(Brand Personification):形象地了解品牌特征
问题:如果我们把XX品牌比喻为一个人,您认为他/她有什么特征呢?
追问:年龄、性别、个性、教育背景、工作/收入、生活方式
6、家庭角色(The Family):形象地了解品牌地位
问题:如果我们这些品牌作为家庭成员,放在一个家庭里,您认为他们在家庭充担怎样的角色呢?
等等等等。
文章来源:
http://www.dmworld.com.cn/blogger/?p=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