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242 1
2011-12-01
新标准上调至2300元 到2020年贫困人口将“不愁吃穿”?

  29日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

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增幅示意图。侨报制图

  目前,农家书屋已成中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图为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山鸡村的一名儿童近日在农家书屋里看书。新华社

  2300元的新“贫困线”意味着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扩增。CFP


  多年来,上调扶贫标准一直是中国各界热议的公共话题。大陆高层29日再次决定,将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约合355.6美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该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提高幅度创下了自该项政策出台以来的历史之最。新标准的实施,无疑也将使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在纸面上出现大幅“反弹”。据估算,新标准下有待国家扶贫的农村人口料达近1.3亿。
  舆论对此次大幅提高扶贫标准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其体现了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信心与承诺,并冀“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中国更加明确的政策思路。
  胡锦涛:到2020年实现不愁吃穿 保障教育医疗住房
  温家宝:将主攻连片特困地区  680个特困县市试点营养餐
  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把扶贫标准自现有的1274元大幅提高至2300元(人民币,下同)。据了解,新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称,到2020年,中国将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报道, 胡锦涛强调,当前中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10年累计达到2043.8亿元,“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温家宝指出,要全面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将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并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另外,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
  同时,温家宝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市)试点,“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新增社会保障投入要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明年要实现全覆盖”。

  标准提高
  每日1美元 与世行标准史上最近
  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
  北京《京华时报》报道,世界银行2008年宣布,将国际贫困标准从每天生活费1美元提升至1.25美元。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考虑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上调,以及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的继续动态提升,中国国家减贫行动更与世界接轨并将超过国际名义基准。
  中国国家扶贫标准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涵。上世纪80年代的国家贫困标准线相当于“吃饭线”,是以卡路里计算得到。而目前中国国家扶贫标准已发展到了多维度,不仅保障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使贫困人口获得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
  实际上,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国家扶贫标准已超过了世行的国际贫困标准。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称:“另外,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而农民拥有的土地等一些财产并没有纳入扶贫标准,如果纳入,中国国家扶贫标准更超世行的国际贫困标准”。
  影响深远
  覆盖面扩大 贫困人口占比近一成
  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政府多次上调国家扶贫标准,最近三年更是连续上调,2009年,中国国家扶贫标准从2008年的1067元上调至1196元,2010年随CPI上涨而再上调至1274元。而此次上调幅度为历史罕见,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均价扩增。
  广州《南方都市报》报道, 根据中国人权研究会今年9月发布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1)》,若将中国的贫困线提高到世界银行标准(约为每人每年3000元人民币),扶贫对象将增加到1.5亿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测算,若提高到2000元,中国贫困人口将达到1.3亿人。
  综合上述两项数据,与2010年底的2688万贫困人口相比,2300元的新“贫困线”意味着,全国贫困人口可能增加1亿以上,达到约1.3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随着国家扶贫标准的上调而扩大了4.7倍。
  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随着新扶贫标准的上调而扩大了4.7倍,超过了除俄罗斯以外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人口数量。专家指,这也意味着,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偏低,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离富裕国家的标准仍然甚远。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适度提高贫困标准是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世界第二,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不高,此次大幅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对于推动改善民生意义十分重大。
  深度观察
  扶贫力度提升空前 国际差距仍存
  专家:新标准仍偏低,以后肯定还会提高
  虽然此次扶贫标准提升力度空前,但与国际水平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式扶贫标准依然过低,覆盖范围过窄,扶贫力度尚不够。
  综合中新社、香港《文汇报》报道,2010年,中国GDP首度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世界银行 2009年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线标准在被调查的75个国家中是最低的,排在中国之前的包括印度、老挝、越南等国家。
  对于大幅提高后的扶贫新标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仍持保留意见,“还是有点偏低”,他说。
  据了解,美国贫困人口标准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16895美元,人均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万多元)。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则认为,新标准“比较合适”,但“以后肯定还会提高”。他介绍,相较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中国新的扶贫标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算不上高的”。

  联合国和世行:30年世界减贫成就2/3归功中国扶贫办官员:新标准不能与美国相比
  29日,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上解读了新扶贫标准。
  范小建指出,有人曾拿中国的扶贫标准与所谓的“国际标准”比较,说中国扶贫成绩大是因为标准低,扶贫标准提高后,扶贫对象大规模增加,中国扶贫成绩也应打折扣。这是一种误解,“扶贫成绩与标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成绩的大小,关键是取决于决心和措施”。
  相关数据显示,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功地使全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约2.5亿。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各自的研究报告中均承认,30年来,全人类取得的减贫事业成就中,2/3应归功于中国。
  近日,美国政府人口普查局公布了一组数据,说美国的贫困发生率是15.1%。而按照中国政府新的扶贫标准,贫困发生率13.4%,有人怀疑中国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对此,范小建解释,美国的贫困标准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2万美元,大约每人每天收入15美元。中国新的扶贫标准与美国标准不能简单相比,中国的人均GDP也还不到美国的1/10,排全球90多位,“尽管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
  专家释疑
  ●2300元是如何制定的?
  标准上调
  考虑物价及收入状况
  2300元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根据会议发布内容,2300元是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透露,中国1986年制定贫困标准时,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目前,2300元的贫困线应该综合考虑了中国农民购买力、农村物价上涨、国际贫困标准等因素。
  ●为何提高幅度这么大?
  幅度空前
  有利于西部扶贫
  中国扶贫标准经历过几次调整,而这一次,一下子从1274元调整为2300元,幅度空前。
  为什么提高幅度这么大?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任常青表示,新标准主要是考虑到下一个10年的扶贫纲要,如果标准太低,需要经常调整,并不利于扶贫发展。如果标准较低,很多地方只能“插花式”地扶贫。而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后,有利于中西部地区连片扶贫开发,也有利于整个地区的规划和发展。均自北京《京华时报》
  外界声音
  北京《新京报》:大幅提高扶贫标准,尊重了现实,响应了社会呼声,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直接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让更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大陆评论员郑风田:下一步当务之急是,应尽快调整贫困县标准。与扶贫线标准提升同样备受关注的,是贫困县划分标准的调整和完善。中国贫困县总量十余年未变,必须要调整。部分贫困县“脱贫不脱帽” 的进退机制亟待完善。
  网民:2300元人民币折算下来,就是每人每天1美元。问题是现在物价都涨到火星上去了,1天1美元让人怎么活? 侨报综合整理
  中国扶贫开发政策历程
  1986年
  中国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调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将牧区县、“三西”项目县加进来,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国家级贫困县。
  1994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启动。经过重新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增至592个。
  2001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出台,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不变。同时,将国家级贫困县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
  2011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布,确定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6 20:47:37
希望收入倍增的计划能够达成,这才是普惠于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