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147 0
2024-11-24
(一)常见借代词语
(二)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童生试,也叫“童试”, 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秋)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春)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会试后同年4月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三)古代称谓人的称谓
1.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2.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 ...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