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法制史学习考点大总结
古代部分
立法一、西周的立法
西周的立法活动主要是“制礼做乐”,其指导思想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这里的德包括三个方面德内容:敬天、敬祖、保民。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汉代的“德主刑辅,礼刑并用”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
礼的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亲亲尊尊;二是礼仪形式:“五礼”。礼与刑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a、出礼入刑;
b、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
春秋时期的立法主要注意成文法的公布: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竹刑、铸刑鼎(中国法制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战国时期主要掌握《法经》:
a、作者是魏国的李悝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c、共有六篇:盗、贼、网、捕、杂、具。战国时期还应该注意的是“商鞅变法”:
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
b、运用法律的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
c、运用法律的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d、全面贯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亲罪重刑
、不赦不宥、鼓励告、实行连坐。
三、秦汉:
主要掌握汉代法律的儒家化: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