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035 13
2005-02-26
不知道有谁能说清楚,为什么在工分制下,我们会多生小孩?(这是不是一种现实,而且较普遍,因本人成长过程没机会观察,所以请年长者帮忙验证一下),是不是一种“公地悲剧”,是一种收益内化、成本外泄的方式?具体是怎么样完成这一过程的,请有这方式经验的同好于以答复和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6 10:12: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26 10:54:00
这是一个无解的伪问题。首先,在工分制时没有搞计划生育,因此与实行该制度后的情况无法比较。其次,在缺乏社会保障和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与其说多生孩子是“公地悲剧”不如说是自保措施(孩子成年后赚取工分的好处毕竟是远景预期)。最后,农村没有娱乐以及生活水平低下也会造成性生活较多、节育措施缺乏和养育成本低廉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好像你追问农村贫困之源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6 11:01:00
记得有人解释过的,且先不论这个解释怎么样。我们的父母对我说,工分制度与孩子多这两个现象是联系在一起的,至于是不是充分条件推测(如A则B)的关系,正是本题要着重讨论的。计划生育分工制度以后的事了吧?我想知道的是以前的事,如果不作前后比较的话,上述推测何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6 12:47:00
恐怕依然无解。战后必然生育率高,美国如此,中国也如此。查一下资料,虽然不健全,可能没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有联系(如实行工分制前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6 22:02:00

我认为蓝田的说法是有道理的。baby boom可以解释中国50年代的高生育率,但如何来解释六十年代中期乃至70年代持续的高出生率?

况且,由于战争的影响,各个时段各年龄层人口分布的出入很大,男女性别比也很不相同。因此,分析生育意愿的合适指标应该是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和年龄别生育率,而不是简单的用“生育率”这样一个指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6 22:19:00
张三兄说得对,这个问题需要拿详细的数据来分析,每一时期处于生育年龄段的人口比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剔除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判断是否存在“工分制下会多生小孩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