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率之低,在不同时点上与世界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相比,差距都令人咋舌,而且持续走低。以2006年为例,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消费率至少低15个百分点。与巴基斯坦相比,低39个百分点;由于美国的消费率比较稳定。
扩大内需,关键是提升消费率,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首先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他们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因为收入是决定居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力量。但仅有收入是不够的,还要有居民消费愿意,积极主动消费,大胆地把增加的收入拿出来消费,使城乡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成实际消费行动,而不是存到银行或者拿到证券市场上投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推动生产发展,只有居民消费了企业的产品,边际消费倾向实现了持续稳步的提高,才能使企业的生产价值得以实现,才能拉动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扩内需的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不断提高全体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核心因素,居民消费需求的前提是收入,是以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实物消费品为前提的。但相对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明显偏低,收入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建议相关ZF部门适时出台增资政策,建立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为提高家庭购买力奠定基础。
2、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要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是各种收入差距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社会公正、公平的尺度,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系数超过0.4就属于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平范畴,我国已经越过这个警戒线。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极不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也不利于社会稳定。按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家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更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增大消费率。
3、加快医疗、教育、住房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今,动辄上万元的医疗费、入学费让收入有限的广大城乡居民心有余悸,动辄上百万元的一套住房更加让人们胆寒,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不断增加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4、进一步扩大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就业总量矛盾比较突出,失业问题严重,青年人就业难。权威研究表明,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投资增长的两倍,就业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社会财富提高0.7个百分点。只有充分就业,人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才能增加消费,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提高反过来又刺激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带动社会就业,提高就业率。失业不仅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影响消费,影响社会均衡,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引起ZF和社会的重视。
5、引导居民更新消费观念,鼓励合理消费。要继续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拓展信贷消费市场,引导居民将未来收入转化为现期消费,增大边际消费倾向。同时,要倡导节约资源,鼓励保护环境,合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