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438 5
2011-12-11
1.简要论述引入预期因素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定产生的影响。
2.结合我国实践讨论居民消费率偏低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提出你认为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12 11:39:52
        理性预期学派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个学派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70年代中期形成。由于这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货币学派有密切联系或相近,因此又称它为激进的货币主义,或称它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J·巴罗和尼尔·华莱士等。
        (1) 理性预期学派阐述其观点的两个依据: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的假说。①理性预期假说。经济学中的预期是经济主体对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预期作为经济主体活动的特征,支配着他们的现实行为,也是经济现在与未来联系的纽带。在理性预期之前,已经有了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适应性预期等预期假说。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人们只凭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作判断,而把当前可用的信息及知识排除在预期形成机制之外,理性预期则更注重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的一致。所谓理性预期是在充分利用信息和知识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预期,按照理性预期行为的结果必须和预期的结果相一致。②自然率的假说。理性预期学派赞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进一步指出就业量大于或小于自然率的幅度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当然,就业量大于自然率的状态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中,由于厂商和工人发现物价上涨所造成的错觉后,一切又将回复原状。政策制定者想要其政策有效,就必须通过对两个通胀率的差额的影响来造成人们的幻觉,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想要有效,必须具有欺骗性质。
        (2) 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评判。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如下:①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是以对厂商和工人的暂时欺骗而维持的,但人们会从上当中吸取教训,逐步使他们的预期更接近于准确,则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内必然是无效的。②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它考虑的模型里所使用的是“适应性预期”,这意味着人们只运用过去的经验而不是全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化利益,而且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存在着同一类型的人(如劳动者)有不同的函数或方程,行为不一致的人不是理性人。凯恩斯主义中的以上两点都违背了理性人的假设,而且凯恩斯主义在评价政策成败时,往往以总量的增长作为政策优劣的标准。而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看守者,因此评价一项政策,应该从微观的角度来考虑。凯恩斯主义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有的社会成员可能会有的福利损失。
        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可以用新古典模型来说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引入了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AD的变化可以由意料之中的因素(如ZF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以及意料之外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因素(如外汇波动等)引起。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用经济政策来使之稳定的。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在,更谈不到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3) 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评判。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为:①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主张ZF制定并公布长期不变的原则,形成公众的稳定预期,同时ZF还是要管理货币储备、ZF开支、总的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等,使之稳定在一定水平上。③改善和刺激劳动供给,降低自然失业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2 11:42:08
这个回答是作为第一题的,请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2 11:49:07
    中国消费率之低,在不同时点上与世界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相比,差距都令人咋舌,而且持续走低。以2006年为例,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消费率至少低15个百分点。与巴基斯坦相比,低39个百分点;由于美国的消费率比较稳定。
       扩大内需,关键是提升消费率,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首先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他们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因为收入是决定居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力量。但仅有收入是不够的,还要有居民消费愿意,积极主动消费,大胆地把增加的收入拿出来消费,使城乡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成实际消费行动,而不是存到银行或者拿到证券市场上投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推动生产发展,只有居民消费了企业的产品,边际消费倾向实现了持续稳步的提高,才能使企业的生产价值得以实现,才能拉动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扩内需的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不断提高全体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核心因素,居民消费需求的前提是收入,是以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实物消费品为前提的。但相对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明显偏低,收入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建议相关ZF部门适时出台增资政策,建立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为提高家庭购买力奠定基础。
2、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要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是各种收入差距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社会公正、公平的尺度,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系数超过0.4就属于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平范畴,我国已经越过这个警戒线。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极不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也不利于社会稳定。按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家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更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增大消费率。
3、加快医疗、教育、住房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今,动辄上万元的医疗费、入学费让收入有限的广大城乡居民心有余悸,动辄上百万元的一套住房更加让人们胆寒,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不断增加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4、进一步扩大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就业总量矛盾比较突出,失业问题严重,青年人就业难。权威研究表明,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投资增长的两倍,就业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社会财富提高0.7个百分点。只有充分就业,人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才能增加消费,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提高反过来又刺激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带动社会就业,提高就业率。失业不仅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影响消费,影响社会均衡,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引起ZF和社会的重视。
5、引导居民更新消费观念,鼓励合理消费。要继续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拓展信贷消费市场,引导居民将未来收入转化为现期消费,增大边际消费倾向。同时,要倡导节约资源,鼓励保护环境,合理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2 16:21:55
顶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3 21:21:02
ligp101 发表于 2011-12-12 11:42  这个回答是作为第一题的,请参考。
嗯嗯,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