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模式死灰复燃 英国《金融时报》
希拉•麦克纳尔蒂 报道
十年前安然(Enron)倒闭时,回声响彻了休斯顿城区的街道上空,它粉碎了人们对能源交易市场的信心,这个市场正是构建安然大厦的基石。
安然的竞争对手,从Dynegy到El Paso,也都纷纷采取多样化策略,进入能源交易领域。它们希望模仿安然,从增长缓慢但发展稳定的业务领域,如电力生产和油气管道,转型至增长更快、风险也更高的交易领域。一段时间内,这种方式的确奏效了。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管理学院的金融学讲师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说:“市场上有许多交易都是为了交易而交易。”他曾在能源交易公司担任高管职位,著有讲述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事件的《失控的风险》(Uncontrolled Risk)一书。
“有些企业并不真正清楚它们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领域。”威廉姆斯说,“安然表面上是一家业务多元化的能源企业,其实是一只高风险的对冲基金。”
他谈到,大约有500家企业获得了监管机构批准,可从事能源交易。而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加之企业热衷于构建以交易数量为基础的“brag-a-watts”,波动性也加大了。
尽管投资者对这些看起来具有高增长率的企业趋之若鹜,但评级机构却将它们的评级下调,并对其与日俱增的高风险性——尽管短期内没有崩盘危险——发出预警。
“这些交易没有创造出任何经济价值,只是不断出现在电子交易系统中而已。 ”威廉姆斯说,“这些小规模的交易子公司可能破坏母公司的信誉,令你猝不及防。”它们的确如此。
随着安然会计上的弊病被公诸于世,人们开始担心这类能源交易子公司究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投资者纷纷撤离该领域,受此影响,此类公司股价一路下滑,最后跌得连一杯咖啡都买不了。
企业发现自身背负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如Dynegy的债务额达140亿美元),于是它们不得不剥离交易业务,出售资产,以求自保。
曾担任El Paso高管、现为Newco Energy Acquisition Holdings执行合伙人的卡尔•米勒(Karl Miller)说:“当安然东窗事发时,它带动Dynegy、杜克能源(Duke)、PG&E、Mirant、Aquila和El Paso也撤出了能源交易领域。”他还说:“它们不具备信誉继续玩下去。市场压力也使它们最终退出该业务。”
继安然之后,Mirant、NRG、NEG和Calpine也纷纷破产。
Dynegy曾是安然最大的竞争对手,它曾试图拯救安然,不过未能如愿。过去十年中,Dynegy成功地远离了破产。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布鲁斯•威廉姆森(Bruce Williamson)今年离开了公司,此前,他提出的与一家实力更强的合作伙伴合并的计划遭到股东拒绝。他的离职使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一个迷失方向的昔日能源巨头来说,这就像是一个慢慢失血的过程。”威廉姆斯说,“Dynegy的衰落源于进入电力交易领域。”
一家大型大宗商品交易商的交易员表示,那些仍在进行能源交易的投资者已从投机性交易中抽身,转而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风险较低的实物资产上。银行和对冲基金进场,欲在能源交易业务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它们拒绝像安然那样为每一项产品做市。“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像当初那样了。”上述交易员说,“没有哪家机构的规模能够与当年的安然相提并论,也没有哪家机构愿意提供流动性,并为多种不同产品做市。没有人愿意提供这样的服务。”
除此之外,按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Deloitte & Touche)的油气业务合伙人约翰•英格兰德(John England)的说法,旨在防止出现另一家安然的新规,例如《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为体系注入了更大的透明度。
“我认为人们围绕能源交易构建了更多的制度、程序和控制手段,”英格兰德表示。
然而,瑞银证券下属Electric Utilities & IPPs Group的股票研究负责人朱利安•杜默林-史密斯(Julian Dumoulin-Smith)指出,如今,对实物资产以外的交易感兴趣的公司已是越来越多。
Constellation Energy是显示出兴趣的公司之一,此外还有一批欧洲企业: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摩科瑞(Mercuria)、石油交易商Arcadia Petroleum以及大宗商品集团嘉能可(Glencore)。
El Paso前高管米勒说:“欧洲企业开始进入美国市场,摩拳擦掌。”
他谈到,德国电力企业莱茵(RWE)、德国最大的公共事业公司意昂(Eon)和法国国有能源集团法国电力公司(EDF)都表示出了兴趣,此外,还有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商(俄罗斯ZF持有其多数股权)的美国子公司Gazprom Marketing & Trading。
开采自页岩层的碳氢化合物刺激了美国油气生产的复苏,伴随着这种复苏,米勒表示,围绕美国能源领域的交易需求将会增加。
他表示,随着这一实物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投机性更强的交易的数量也会上升。毕竟,这是能产生“真金白银”的地方——在风险性交易中。“最近我们注意到有些企业去银行寻找某些专业的衍生品交易员,希望重新搭建投机性交易平台。”上面那位来自大宗商品交易商的交易员说,“这几乎是绕了一圈后,又回到原地。”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