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12-8-12 23:33:19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2 22:38
从你这个跟帖可以看出,你从来都没有区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而且混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你先入为主地 ...
对!
  我始终都是认为,在简洁、通用、规范性量化表达方式的视角上,所有学科专业的判断,都是称量、度量、丈量。且所有的学科都将存在一个、一组实测量,和在实测量的支撑衬托基础上的一个、一组基本理论量。
  但是,我也自知没有能力提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是很难达成共识的。一切自然形态,在抽象成自然数之时,必然存在无量纲参照常数,和无量纲参照常数所支撑衬托的理论自然数。无量纲参照常数,与无量纲参照常数所支撑衬托的理论自然数数量的关系,可能就是我们达成共识的障碍。

  在三维一组的经济基本量的量化基础上,经济资源,既有使用消费性经济变换作用力,也有经济变换作用力所做的功、所释放的功率。价值的判断、事实的判断、实证证实、承认证实,都可规范性表达成称量、度量、丈量的过程。而价值、价格、一个货币单位,则是基于基本量所推导导出的导出量的量纲单位。如,功、功率、、、数学的数源,来源于学科专业的实测常数量和基本理论量。而数学的数,数的算术和、矢量和的运算关系式,则是不理睬学科专业术语的————来源于各学科专业的一个人、一尾鱼、一棵树,在数学中,都将被规范成“1”。热能、机械能、核能的量,都将规范成能的量。

  在历史上,“释、道、儒、神”学等等传统经济学,也发生过各不认可的“可知、不可知”之争:
  可知论者认为,“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不可知论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现代时空物理学中,也同样发生了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明镜台”常数的错误(参考资料:《系统与物理、经济参照系》胡勤丰 “第十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大会论文集” 主编 龙升照)。

  我肯定是没有能力提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解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3 21:44:04
呵呵。你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缺乏认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
当然,你不是孤独的,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包括很多名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3 22:40:24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3 21:44
呵呵。你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缺乏认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
当然,你不是孤独的,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包括很 ...
不一定是我在认识论上出了问题!!!
  现代科学,无论是广义物理科学,还是经济科学。都只有在认识论上有所突破,才能有所飞跃发展。我的起点、我的基础,恰好是认识论--《系统与物理、经济参照系》就是我在经济学、生物分子学、天文学、、、等等学科上,全面提出新观点的基础。在经济学方面: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经济资源的三维复矢量经济效用状态基本量,是我!!!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经济资源的最佳支配配置性经济供需效用状态解析方程式组[注],也是我!!!

[注]:《经济学概论--经济基本量、导出量与经济基本量的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常数的数理论、和度量计量方法论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2年年会 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一)小组发言稿。

  快扔“臭鸡蛋”----针对上述两个第一!!!

  --开下玩笑、吹吹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00:52:39
胡勤丰 发表于 2012-8-13 22:40
不一定是我在认识论上出了问题!!!
  现代科学,无论是广义物理科学,还是经济科学。 ...
如果连“经济”“效用”的基本界定都没有,提出基于此的任何理论都是空的。
学术研究,要从基本概念(量)的界定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01:20:38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4 00:52
如果连“经济”“效用”的基本界定都没有,提出基于此的任何理论都是空的。
学术研究,要从基本概念(量 ...
当然,如果连“经济”“效用”的基本界定都没有,提出基于此的任何理论都是空的!!!

个人认为,如上图所示:
  基于任意自然人W,在使用消费任意损耗特性(R;L;C)的经济资源E(I)之时。自然人的生理体系,所能承受、所能荷载到的关于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性体能损耗成分A(R;L;C)的效用状态。都将只可能是三维复矢量I=(i+i`+a)状态。我们则有如下所述的、能够采用数学关系式直观描述的、科学规范的经济概念:
  什么叫经济?
  经济,就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一种物质特性性质;
  经济,就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能够对自然人的生理体系,产生生活行为体能的实损性增减量a效用、和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虚拟量(i+i`)效用的一种物质特性性质。
  我们说,词典中关于“经世济民、经邦济世”的经济概念的定义,就是从应用经济规律的需求目的的角度,所作出的定义。而只能算是经济概念的非专业化、非科学规范化的“俗称”。
上图示,可以展开成下图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21:54:44
【经济,就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一种物质特性性质;】
你觉得这个表述算是“定义”?
  【经济,就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能够对自然人的生理体系,产生生活行为体能的实损性增减量a效用、和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虚拟量(i+i`)效用的一种物质特性性质。】
你这个表述可以简化为“经济是自然物对自然人产生效用的一种性质”,第一,你首先要定义“效用”和“舒适”以及其测度方法;第二,你要知道,不同的自然人对同一自然事物具有不同的“感觉”。
如果你说的“效用”“舒适”纯粹是从生理体系方面而言,那么,你完全没有必要用“经济”来描述,你去研究医学和生理学就可以了。

我给你举个实例说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今天某区域A有雨,雨量是一个事实量,可以实际测度,这种测度就是一个“事实判断”。
在A区域里,有两个人甲、乙,甲是农民,因之前干旱,降雨时他非常高兴,感叹久旱逢甘露,但他的高兴(一种价值判断——判断降雨为“好事”)是建立在一定的雨量之上的,如果随着降雨的持续,由旱转涝,他会随之咒起老天;乙是一个旅游者,他大骂老天无眼降雨导致道路泥泞游兴全无,显然降雨对他是一件“坏事”。
你能否将我这个例子用你的模型加以描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23:06:0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4 21:54
【经济,就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一种物质特性性质;】
你觉得这个表述算是“定义”?
  【经济,就是自 ...
对!
  个人认为:
  【经济,就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能够对自然人的生理体系,产生生活行为体能的实损性增减量a效用、和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虚拟量(i+i`)效用的一种物质特性性质。】这个表述可以简化为“经济,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能够对自然人的生理体系,产生生理舒适与否性效用状态的一种物质性质”。


  区分生理舒适感觉幅度的极大值上限、不舒适感觉幅度的极大值下限、和生理舒适感觉幅度中值,就能确定线性变化“基本量”区间。超出线性变化幅度区间的作用量、或效用量,是不可度量的--这也就是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常数,与其支撑衬托性参照常数所支撑衬托的理论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其实,空间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经济供需平衡矩阵,以及您所举实例。都将存在一个数学视角上的通病,和一个关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区别的认识通病。
  其现代所有经济理论流派,在数学上的通病是:
  --没有纯净的经济效用状态“基本量”!!!
  --因为,任意一个自然数、或任意一个理论基本量,都将必然存在着一个客观不可分辨性忽略的参照“常数”。而空间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经济供需平衡矩阵,以及您所举“降雨量”实例的所有量化因子,都是同时包括了经济资源的非线性经济作用区段、和线性经济作用区段的量化因子。或都是同时包括了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常数“区段成分”、和理论基本量“线性变化段成分”的量化因子。
  同时,产生经济效用的经济资源损耗性量化因子,还有损耗方式的区别---有的资源在产生作用效用之后,并不发生物理量的损耗;有的经济资源在发生经济作用、经济效用之后,则一定存在物理量的损耗。而其不同的损耗方式,则将具有不同的叠加运算关系式。
  其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区别的认识通病是:
  --经济资源所能具有的经济效用状态、或及经济价值状态,与承受荷载经济效用状态、经济价值状态的载体之间的分界线,客观不存在。而物理学上的“事实判断”,都是在指着“实物”的基础上的判断。其“实物”与“实物”的支撑衬托性背景“载体”之间的分界线,却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相比,价值判断更复杂---价值判断更复杂,并不等于“价值”不能线性量化判断(---即,价值判断存在个性主观性,是经济资源‘商品’,能够产生互惠性市场贸易流动的基本动力。且存在价值判断的主观性,我们就能够共识线性判断经济资源的经济价值的个性主观差)。

  ----生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分界线,也是客观不存在的。分清“生理学”与“经济学”的分界线,只能是虚数、或复矢量。
  ----我相信,经济学进入中学课本时,分清“生理学”与“经济学”的分界线,一定是入门课!
  ----我相信,虚数或复矢量,一定是经济学的基础数学、必修数学课。

  我给你举个实例说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今天某区域A有雨,雨量是一个事实量,可以实际测度,这种测度就是一个“事实判断”。
  在A区域里,有两个人甲、乙,甲是农民,因之前干旱,降雨时他非常高兴,感叹久旱逢甘露,但他的高兴(一种价值判断——判断降雨为“好事”)是建立在一定的雨量之上的,如果随着降雨的持续,由旱转涝,他会随之咒起老天;乙是一个旅游者,他大骂老天无眼降雨导致道路泥泞游兴全无,显然降雨对他是一件“坏事”。
  这个例子,用我的模型加以描述。
  首先,就是确定纯净的经济基本量的问题;或是旅游产业、农业产业的支撑衬托性产业经济技术政策参量常数C1的测定问题。即,测定宜旅游、宜农业的降雨极小值、降雨极大值、降雨平均值常数;
  其次,则是在不宜产业的降雨极大极小值时,给予相应产业的社会保障性产业规模支撑支持补贴费;在最宜产业经营的降雨量时,征收产业市场占有税。在支撑衬托性产业经济技术政策的社会产业管理常数C1的保障基础上,高兴不高兴、骂天不骂天,就是个体行为自然人、产业群体行为法人的个性主观价值判断问题。或是,可偏好选择消费性经济资源的市场自由贸易问题。而与别人无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9:03:00
根据你对“经济”的界定,你谈“现代所有经济学派”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的“经济”概念和你完全不一样,大家谈的不是同一个概念,这样的争论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9:08:43
【测定宜旅游、宜农业的降雨极小值、降雨极大值、降雨平均值常数】
第一,怎么测?一个区域内种植的作物类型很多,每种作物对水的要求不同,如水稻和小麦。
第二,即便是你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些问题以及其解决过程,用现有农业相关的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等解决不了吗?需要你定义一个新的“经济学”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9:48:58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5 19:08
【测定宜旅游、宜农业的降雨极小值、降雨极大值、降雨平均值常数】
第一,怎么测?一个区域内种植的作物类 ...
对对对!!!
  【测定宜旅游、宜农业的降雨极小值、降雨极大值、降雨平均值常数】就是测定经济基本量的支撑衬托性无价无量纲“物理技术”参照常量。

第一,怎么测?
  首先,需要从自然人在一个生存存在续节奏期,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存生存必需经济经济,开始测定认定。其一是,自然人人均实际拥有土地面积;其二是,在实有人均土地面积中,最佳农、林、水、居住面积的分配配置量的测定认定。直到分解至,一个区域内种植的作物类型很多,每种作物对水的要求不同,如水稻和小麦----其实,与发放粮票、布票、最低生活保障费、人均福利房面积的测定方法相同。

第二,即便是你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些问题以及其解决过程,用现有农业相关的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等解决不了吗?需要你定义一个新的“经济学”吗?
  其次是,测定认定最佳农、林、水、居住面积的分配配置量,并不是经济学的知识所能测定认定的。而是现有农业相关的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等学科才能测定认定的
  -----这也就是支撑衬托性无价无量纲“物理技术”参照常量,与经济基本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区分方法。也是现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区分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20:13:06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5 19:03
根据你对“经济”的界定,你谈“现代所有经济学派”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的“经济”概念和你完全不一样,大家 ...
失之毫厘的小问题,才是大是大非的大问题!
   对“楼房”的界定、定义,可以从楼房的大门入手,也可从楼房的后门入手。但其楼房理论的完整核心,必须是一致的。
  我对“经济”的界定,可能是从“经济”的后门入手的,别的经济理论,可能是从“经济”的大门开始入手的。但讨论“经济”的核心,必须是相同的。
  所以,这样的讨论,是完全可以“接轨”的。

  在历史上,“释、道、儒、神”学等等传统经济学,也发生过各不认可的“可知、不可知”性“经济流派”之争:
  可知论者认为,“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经济可知论性传统流派,就是从客观可知性“明镜台”参照系的层面,开始入手的。
  不可知论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济“不可知”性传统流派,就是从自然的绝对形态,开始入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21:25:30
还是做巡回演讲吧,这里影响力太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21:38:12
nuomin 发表于 2012-8-15 21:25
还是做巡回演讲吧,这里影响力太小
在这里,与楼主打一架,影响力就比巡回演讲还大!
开下玩笑,别在意!

多谢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23:35: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6 00:28:31
经济史外行 发表于 2012-8-15 23:35
感觉两位在认识上存在基础性差异。

把经济学看做向自然科学那样严格,这样的看法具有积极意义。
很对!!!
  就是存在关于经济效用状态的基本基础视角位置的差异,和如何解决“难以共识性判断的价值”的基本量化方法上的差异。而在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的判断,具有个性主观性”的认识上,两者是共识的。
  其实,这两个差异,是一回事:能够看见纯净的经济效用状态的基本基础视角位置,就是“找到了”经济效用状态的基本量化方法的理论基础位置;就是“找到了”能够直观认识、能够客观唯一性判断经济效用状态、归纳经济作用规律的基本基础视角位置。

主要是个人表达能力问题,而使多数人不知所云!!!
  在经济效用状态的极端性“唯一解”思维方向上,应该是科学探索的目标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6 23:54:25
胡勤丰 发表于 2012-8-15 20:13
失之毫厘的小问题,才是大是大非的大问题!
   对“楼房”的界定、定义,可以从楼房的大门入手,也 ...
呵呵,这根本不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定义的问题。
我们的讨论也不涉及"可知”“不可知”的问题,或者说都是可知论,只是“知”的性质的问题。我把经济学归属于“知”之价值判断范畴,而你对“知”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这一点却采用回避的态度但又想当然地定义了一个从事事实判断的、针对自然人的经济学。这个讨论如何还能继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你多次提到“自然人”,也提到人类是“高级动物”,你能谈谈自然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何在?高级在何处?
为何经济学是高级动物的饲养学而不是所有动物的饲养学?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高级,就是因为人不自然、它会进行价值判断,而且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会对同一客观事物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人类在对世界的认知当中,发生了无法计数的争论,后来,智者发现这些争论很多都是出于混淆了两种认知(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所造成的无谓之争,这个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早在休谟时代已经引起了哲学界的注意并从休谟时代基本解决,但并未为很多人所了解,仍然限于混淆当中从事着无谓之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7 11:04:19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6 23:54
呵呵,这根本不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定义的问题。
我们的讨论也不涉及"可知”“不可知”的问题,或者说都是 ...
由价值判断,直接引伸出"可知”“不可知”的问题,是我表达能力上的错误。或者说,在“都是可知‘的’论,只是“知”的性质的问题”上、在价值判断的“知”的方法问题上,我们还是存在差异的。

  其实,我们在讨论中,最根本的差异问题,就是源于关于“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定义《经济》的经济学《流派》问题”。
  现代经济学,是从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的交换、交往层面入手,来观察认识经济规律的;,“释、道、儒、神”学等等传统经济学,则是从经济资源的个体损耗行为自然人的层面上开始入手,来观察认识经济规律的。
  --如果将人类社会的群体行为自然人的经济资源的交换行为状态,作为、比喻为社会经济体系的大门,则个体行为自然人的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行为状态,则可视为、比喻为是社会经济体系的后门。

  我个人的观点是:
  经济资源的个体损耗行为自然人,所能承受荷载到的基本经济效用状态,都是一种三维复矢量状态I```ii`a。而且,所有自然人在经济资源的交换过程中。都是依据其经济资源,在其自身使用消费时,(其经济资源)将能产生的、(其自身)将能承受荷载到的经济效用状态三维复矢量基本量作为基础,来判断经济资源的‘以物易物’量、或‘商品货币’交换量。
  从而,则有《现代经济学的交换,还没深入到产生经济现象、形成经济规律的‘微观经济’层面上》的个人观点。

  个人认为:
  物理学,基于质点力学关系式的三个基本量(物质的量、时间量、空间尺度量)量纲单位,而只能仅能推导导出物理作用“力、功、功率”等等导出量量纲单位。
  经济学,也只能仅能基于经济效用状态三维复矢量关系式《EI);I```=ii`a)+C―――――――――――――――(1)》的三个基本量(ii`a)量纲单位,而只能仅能推导导出经济作用“力、功、功率”等等导出量量纲单位。
  而经济价值,只是经济基本量量纲的一个导出量量纲;在本质上,经济价值的讨论,也就是经济导出量量纲单位的讨论。

您如果针对我上述的个人观点,以扔“臭鸡蛋”的开心心情来讨论,我们还是可以讨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7 11:58:16
匿名者 发表于 2012-8-17 00:09
你多次提到“自然人”,也提到人类是“高级动物”,你能谈谈自然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何在?高级在何处?
为 ...
其实,我们的观点,只有毫厘之差!
 其一是,我不认同--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高级,就是因为“人不自然”的“人不自然”的观点;
 其二是,我不认同---在“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会对同一客观事物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之后,用“句号”---大家都知道我们谁也走不到“月亮”上,如果我们在“走不到月亮上”的后面用句号,那就、、、、、、、真的走不上去了;
  其三是,不用查找资料,就可以肯定:‘古今中外’至今,“休漠问题”从来都没有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解释”结论----如果“从休谟时代‘就已’基本解决”,现在的经济学就只存在一个结论:已经证实,经济学不是科学,不必研究;或是,已经证实,经济学是科学,且没有经济危机、、。


  我多次提到“自然人”,是因为别人提到“法人”的次数比我多;自然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自然人的大脑有效记忆容量,大于其它动物;
  --自然人的高级,就在于自然人可以高级到“傻”地每周工作5天,而能患“智障”病;动物的低级,就在于动物每天、或每周、或多月,只工作性捕食几小时。不饿时,从来就没有失业感,也从不“傻傻”地无事找事“找工作”---还总以为“啄木鸟”在“傻傻”不停地“啄木”工作,其实“人家”是在不停地食用性消费、享受开下玩笑。

多谢关注、多谢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7 23:04:16
胡勤丰 发表于 2012-8-17 11:04
由价值判断,直接引伸出"可知”“不可知”的问题,是我表达能力上的错误。或者说,在“都是可知‘ ...
“损耗”一词,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自然界本身不存在什么损耗,都是符合自然法则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运动。
自然物也不是什么“经济资源”,把它视为“经济资源”,这本身就是从人的主管出发的结论。
自然物是价值中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7 23:07:15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释、道、儒、神”学等等传统经济学】这种说法,不知道经济学有释、道、儒、神学等等流派之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7 23:59:2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7 23:04
“损耗”一词,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自然界本身不存在什么损耗,都是符合自然法则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运动 ...
对!把“自然物”视为“经济资源”,这本身就是从人的主观出发的结论。

  在物理学范畴,只需物体、物体、物种的划分。涉及到人类的需求,则所能物质、物种,都是资源。而所有资源,只要主动、被动地被人所使用消费,就将必然会产生经济效用状态。所以,将人所需的所有物体、物质、物种或自然物,都视为“经济资源”,应该无大错。但我并不认为我的描述方式、表达方式,就一定是最好的。

  “损耗”一词的应用,应该无歧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8 00:09:27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7 23:07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释、道、儒、神”学等等传统经济学】这种说法,不知道经济学有释、道、儒、神学等等流 ...
在宗教、在经济学史,我也没有查到直接将【“释、道、儒、神”学,视为是传统经济学】的提法。

  是否正确,敬请指教!!!


《经济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https://bbs.pinggu.org/thread-961624-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8 23:46:36
胡勤丰 发表于 2012-8-17 23:59
对!把“自然物”视为“经济资源”,这本身就是从人的主观出发的结论。

  在物理学范畴,只需物体、 ...
人类的需求,首先是个体的需求,而这些个体的需求不具有因为基于个体不同的价值判断而不具有加和性。
例如,事实——有一爿林木被砍伐了,请问这是资源的利用消费还是被浪费和破坏?
【将人所需的所有物体、物质、物种或自然物,都视为“经济资源”,应该无大错】,这种说法首先错在把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个体模糊为“人”,要知道,伐树的那人肯定是把树木当作经济资源了,但不能以他的观点作为他人的观点,要注意到,有不少人反对他伐树。
自然先于人而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不是造物主。也就是说,自然之存在不是为了人而存在的,自然本身无价值问题,即自然界是价值中性的,人产生之后才有个价值判断问题,即便是如此,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自然界一切都是有用的,现在看到的所谓废物,只是人类的知识水平尚且无法驾驭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9 05:26:36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8 23:46
人类的需求,首先是个体的需求,而这些个体的需求不具有因为基于个体不同的价值判断而不具有加和性。
例 ...
对!!!
  “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自然界一切都是有用的”。
  所以,把“自然物”视为“经济资源”,这本身就是从“所有”人的主观出发的结论。个体需求价值判断,始终等于整体需求价值判断的“正、负”加和:
  --即,在文学视角上,确实是“不能以他的‘个体’观点,作为‘所有的’他人的观点”,但在在简洁规范性量化视角上,所有观点的区别,都是关于“资源价值”的数量大小或数量正负的区别--无论是认为浪费、或是认为利用,都是关于“资源”的浪费与利用。
 --没有需求,就只有物质、物种,而没有资源;有了需求,人类所需所有物种,都是资源。


  其实,我们在所有观点上,都是一致的--如,价值判断,是有个性主观性的。我们的区别,仅仅是您在其后,用了“句号”和“等号”,我用了“问号”:
  --例如,您是:
  因为:价值判断,是有个性主观性的;
  所以,价值判断,等于“在不同个体之间,是不能相加的、不能核算的”--(你必须明白,效用是针对效用获得者而言的,只有获得者个体的效用,而没有“社会效用”这个东西。由于效用的个体性,甲的效用获得可能是乙的效用损失。因此,只能把个体获得的效用相加,而不能够把不同的个体之间的效用相加。由于价值具有个人主观性,在不同的私有者个体之间,价值流是无法核算的。)

  而我则是:
  因为:价值判断,是有个性主观性的;
  所以,同一事物、同一事实,始终都会存在关于“价值判断差、判断差的人均平均值”是多少?的“问号”、和确定价值判断差差幅的方法如何?的“问号”、、


不管如何说,反正,与您讨论,我是有收获的!!!
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9 22:56:49
你想求一个价值判断的平均值?
你要知道,价值判断不仅是因人而异的,而且是随时而异的。
你求得某事物在某个过去时点的价值平均值,对现时或今后的某个时点上有何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0 03:58:26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19 22:56
你想求一个价值判断的平均值?
你要知道,价值判断不仅是因人而异的,而且是随时而异的。
你求得某事物在 ...
对!
  我的基本思路就是--经济效用状态不共识、经济价值判断具有个性主观性,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那么,我们能否共识性地识别经济价值判断差?和能否《求一个价值判断差‘差幅’的平均值?》
  只是回答您的一个小问题,需要一大本书---真的很吃力、、很费心

  在思考价值判断差时,我就考虑、在没有货币的“以物易物”时期,贸易双方是依据什么来判断以物易物的数量的?
  而在思考以物易物的判断依据时,我发现贸易双方、以及所有人的以物易物数量的判断、或经济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判断,都只可能是依据其使用消费其经济资源之时,所能产生的三维复适量经济状态,作为基本判断依据的。
  于是,我就描述所有自然人在以三维复矢量经济状态,作为以物易物‘贸易’数量的判断依据时,还会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和其各种因素之间的时间空间关系。从而,发现、在不加任何个人观点地描述这些因素及时空关系时。其实,就是描述了、建立了一种‘黑匣子’状态经济变换模型;
  此时,我就感觉到存在一个经济效用状态‘三维’基本量量纲单位、和基于经济基本量的叠加运算关系式,所能推导导出的经济导出量量纲单位
  ----“价格、价值、货币”“量”量纲单位,都不是经济基本量量纲单位,而都只可能是经济导出量量纲单位。价值判断,是就是一种经济导出量的度量计量---如同电功率的度量计量意义一样。所有科学学科,只要使用数学,其数、数量、数量的量纲单位、及基本量的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常数、系数的概念,都只与其数学关系式、数理模型相关。且都是相同的,只可能是基本量、导出量、或力、功、功率、时间、空间“量”。

  在理论上,没有一个绝对相同的原子、电子粒子,也没有绝对标准的原子、电子“量”。同理,在理论上,“经济资源的价值判断不仅是因人而异的,而且是随时而异的。”、也是没有绝对标准的。您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引出了经济基本量量纲单位的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常数、系数问题。以及坐标系的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常数的变换问题、或说是坐标系的坐标变换问题、
  在数学范畴,只有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常数、系数,是与其他各种学科专业相关的“实测数”。在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常、系数基础上的“理论”自然数、数量、数学关系式、数理模型,都是与其他学科专业无关的“纯数学”---别小瞧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也是在与您讨论时总结出的、在此帖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这个结论,对简化教育,简化归纳人类知识,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所有自然人而言,自然人在一个生存存续节奏期的生存必需经济资源的需求,都是相同的。所以,一个生存存续节奏期的生存必需经济资源的人均基本需求量,就是可偏好使用消费的经济资源的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参照常数。在不同社会时期,社会生产能力、消费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其人均生存存续节奏期的生存必需经济资源的生产、消费能力“常数”(如义务劳动时间常数、义务教育常数、人均基本住房面积常数、养老小、医保常数等等经济政策常数),就需要实时“实测”和调整:
   ---这也就是一个单位的货币币值的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常数的调整(现在,都是货币币值的调整,而不是货币币值的支撑衬托性常数的调理,这种调整,就是学术上的认知性错误---这也就是,如同用橡皮做钢圈尺,去测量长度一样---用弹性的货币,去测量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实际发生的使用消费性经济价值)。
  在上述人均常数的支撑衬托基础上,则有偏好消费资源的使用消费性经济价值的个性主观性认定、测定。或者说,货币,只是度量计量可偏好使用消费的经济资源,相对于人均生活无忧、或在人均生活无忧基础上,所能实际发生的个性经济价值作用。


--现代经济学并没认识到,义务劳动工作时间,是生产人均基本生存保障资源所必需支付的生存成本常数,是可偏好使用消费性经济资源的个性经济效用状态量的支撑衬托性无价无量纲参照常数、是实测数数量,不是理论数数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0 23:24:11
这样吧,你用你的理论来分析一下,粮食用作灾民或饥民的食物,或者用于造酒给买得起酒的人喝,哪一种是对粮食的最有效的使用?哪一种最符合你说的对人类这种高级动物的饲养学的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1 00:40:09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20 23:24
这样吧,你用你的理论来分析一下,粮食用作灾民或饥民的食物,或者用于造酒给买得起酒的人喝,哪一种是对粮 ...
您的题目,应该是《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的支配配置性最佳供需效用状态‘提案’的理论解析、理论设计》
  哪我就试下(只能是思路性质、或框架性质):
  首先,理论解析这个设计题,需要划分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的支配主权人的支配性质、支配方式:
  其一是,主权支配性质的经济体系--个体行为自然人,和家庭、家族、部落、独资法人、皇权等经济体系的最佳经济效用状态的提案设计;
  --上述类型的经济体系的最佳,是以其经济资源的支配主权人,所能认可的最佳,作为最佳标准;
  其二是,协商支配性质的经济体系--地理区域政权人、国际贸易、合资股东;
  ---经济资源的协商性支配配置方式的最佳,则是以所有协商主权人所能认可的最佳,作为最佳标准;
  在理论上,这两类支配主权形式的最佳效用状态的结果、结论,都是一致的、只可能存在精确程度的区别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基本生活行为习性、性格,以及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使用消费性损耗方式。并不因其资源损耗行为人的经济资源拥有量的变化、发言权权力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而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的最佳供需效用状态的理论解析、经济设计,则只能遵循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性损耗规律,来理论解析实有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生产、消费性经济供需效用状态极大值。

  将给定性已知条件,n个灾民、洒民=nW;实物损耗性经济资源‘粮食、酒’总量RER),代入下述经济资源的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状态经济变换模型中。
  则给定已知条件,可以、也只能度量计量性计算出,其经济资源总量所能产生的、或所能释放的食用性体能贮蓄效用、生理舒适感觉效用状态:

  ER)=N * I```ii`a)+(CC1)(c;c1;未知、等于零。或食用、饮用时的饥饿性不舒适感觉基态c不具体)――――(1)。

  同时,必须测定过去时,灾民暴动的人均粮食缺口量常数c,酒民保障自身饮酒效用状态所必需无偿支付的饮酒成本--此时,无论经济资源的支配主权如何。只有如此支配配置,才能保障酒民能够实际荷载到饮用性生理舒适感觉效用状态。


  增补,生存必需劳动时间成本常数、人均生存必需经济资源最低损耗保障常数C1(在社会经济政策上,生存必需劳动时间成本常数,必需等于生产人均生存必需经济资源最低损耗保障常数C1,才能保障可偏好使用消费的经济资源,能够释放出自由贸易性、可偏好使用消费性最大经济变换效用状态《注》),等等已知条件,可作下述的理论解析。

  


  将给定已知条件,扩展为社会经济体系的生产资源、和生活消费资源;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4 08:00:26
文章中提到的分析经济的模式非常好,动机——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