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5961 71
2011-12-12

  以交换为其全部内容的经济,首先是人类的行为,所以,研究经济问题和经济学必须从行为学的角度开始,即把经济当做一种人类行为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认为,经济学可以作为行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来看待。

  研究行为,就不可避免地要探讨行为存在的根源,即“动机”。也就人类交易行为的经济学也是如此,必须要设定一个人类从事这种行为的动机,这个动机就是“逐利”。把逐利当做经济行为的动机的分析的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是毋庸置疑的。

“动机”是依靠“行为”实现的,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和实现手段。“行为—动机”具有逻辑一致性的人就是“正常人”。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理性人”概念诞生的原因。理性人就是保持“动机——行为”逻辑一致的人。理性人行为的动机特征就是“趋利避害”。因此可以说,理性人概念是将“经济”当做一种行为来分析的必然要求。

  行为是手段,手段是多变的,但动机始终不变,是为“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什么时候对私有制下的人行为感到困惑了,想一想它背后的动机,也就一切了然了。个人如此,作为逐利机器的企业组织更是如此,只要它生存在市场机制之下。

  在对资本主义前景的分析当中,有一种资本主义必败的分析结论的依据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这个分析犹如物理学当中的热寂论一样,算得上是经济学当中的热寂论了。

  不过,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似乎又让热寂论有起死回生的意味,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位科学家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膨胀不断加速,而且逐渐变冷。

  与之巧合的是蔓延在全球的以债务危机为特征的新一轮金融危机,也被一些人解读为经济学热寂论的复苏,他们把欧美经济的困境解释为平均利润率下降的结果。

  但这都是误读。不仅仅事实证明是错误的,而且平均利润率下降的结论也不符合其自身对资本主义行为动机的分析前提,即资本具有嗜利和逐利的本性。

  当一种产品、一个项目、一个领域不能带来高额和适度利润的时候,资本一定毫不留情地弃之而去。资本永远都在追逐高额利润,资本的这种本能的逐利运动的结果就是,利润率不会趋于平均化,更不会趋于下降。现实中的利润波动是正常现象,不能以某时的低谷来作为分析的依据,因为经济行为终归是人的操作性行为,而利润率趋于下降不符合资本运动的动机。

  时下美国的经济确实表现不佳,但是资本密集的华尔街依然赢利丰厚;美国的失业率是居高不下,但是金融领域的高管们依然腰包鼓鼓。

  在对资本行为的分析当中,马克思可以说是对逐利动机紧紧把握的一个研究者。马克思时代虽然经济学尚无“理性人”概念出笼,但是马克思在不知不觉中把资本家的行为放在了理性人的框架之内。同时代的其它学者也不同程度上不自觉地采用了这个原理,如在研究中对“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运用。

  如果对理性人的嗜利动机有所含糊,必然在分析资本行为时不着门路。例如,把以分割瓜分为目的贷款幼稚地看作是银行对企业的帮助;例如,把企业以逐利为目的的生产天真地视为对消费者的一种恩赐和为了解决民众就业;例如把为换取收入的就业看作是爱国、把努力工作的人评为劳模给予奖励……

阅读链接:

1、  私有制下没有劳模,只有富豪榜

http://www.chinavalue.net/Management/Article/2008-6-13/120007.html

2、  十九种廉价特效药消失,企业换新药替代以提升价格

http://finance.sina.com.cn/g/20111014/225510626137.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12 21:58:09
文章写得很好,观点犀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2 22:05:30
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06:26:20
  由于,在自然人的个体生存行为之时,经济资源的生产消费性个体生存行为的经济变换作用,仍然存在。
  所以,个人认为:
  交换,不能反映经济的全部。经济学,应该与行为心理学戚息相关。
  经济资源的个体生产、消费行为,和经济资源的群体交换行为,才是经济学的全部。

不知妥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 21:56:17
胡勤丰 发表于 2012-8-2 06:26
  由于,在自然人的个体生存行为之时,经济资源的生产消费性个体生存行为的经济变换作用,仍然存在。
  ...
不敢苟同。
任何生物存在,都有一个生产和消费的问题,都是一个生产消费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小鸟捕虫……这些行为,用“生产”、“消费”这些词语不足以描述吗?不贴切吗?和“经济”二字有关系吗?
只有人类以交换方式满足消费需求时,“经济”二字才显得适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 22:31:54
张建平 发表于 2012-8-3 21:56
不敢苟同。
任何生物存在,都有一个生产和消费的问题,都是一个生产消费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小鸟捕虫 ...
估计我俩是无法达成共识的!!!
  植物光合作用、小鸟捕虫……这些行为,肯定可以牵强附会地使用“生产”、“消费”这些词语。能否继续上升到“经济”,不知。但个体行为自然人的生产与消费,应该是经济的起点。交换,是起源于个体行为自然人的生存生活的需要,所集合而成的群体行为现象。
  或者说,经济资源的交换过程,只是经济资源的生产行为人、消费行为人发生了变化。而只能互补性提升经济资源产生经济效用的增长趋势、互惠性提高经济资源的经济作用势能。但并不是经济资源产生经济作用的过程。任意经济资源的最终消费对象,始终都只可能是个体行为自然人。任意经济资源,始终、最终都只有在个体行为自然人的生产(负值)和消费(正值)时,才能生产经济作用、才能发挥经济作用。而不是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经济作用。
  无论是否能够达成共识,顶一下、讨论一下,以示感谢您的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