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828 1
2011-12-13
爲了方便起見,下文統稱MWG為老馬。
       老馬討論古諾很吝惜筆墨,全篇就孤零零一個命題12.C.2,大致意思是古諾雙寡頭下的市場價格,比壟斷價格低,比競爭價格高。當然,代價就是,我們要先假設邊際成本不變,再假設向下傾斜反需求函數,還要假設反需求函數在邊際成本線的上方,才能在正象限有內點解……你完全有理由無視嚴密性,看老馬的最高境界就是看到"all trivial"。更何況經濟學家們這些年數學學太多,現在終於都要“發神經”了(我指的是“神經經濟學”)。言歸正傳,千萬記住,古諾模型的均衡產出和價格是納什均衡!至於納什均衡究竟怎麼實現,能不能實現,可以寫好多篇論文了。
       怎麼證明命題12.C.2呢?你如果把兩個(對稱)寡頭的一階條件加起來,你就會發現古諾-納什均衡價格總是高於邊際成本。古諾寡頭有錢有勢,動動手指市場就要翻天:增加產量會導致市場價格下降,然後導致增量前的總收入下降。我們可以定義總收入下降的效應為邊際收入損失。均衡價格就等於邊際成本加上邊際收入損失,大於邊際成本。所以古諾-納什均衡價格總是高於競爭價格。另一方面,假使古諾-納什均衡價格高於壟斷價格,(不喪失普遍性的情況下假設)寡頭二總可以通過增加產量使市場價格向壟斷價格趨近,從而提高利潤。壟斷價格正是完美卡特爾的價格,老馬稱之為Symmetric Joint Monopoly(對稱聯合壟斷),是雙寡頭的總利潤的最大點。由於寡頭一傻傻保持產量不變(不怪他傻,只怪在靜態分析中他根本動不了),而寡頭二卻在不斷增加產量導致市場價格下降,所以寡頭一的利潤嚴格下降。又因為市場價格趨於壟斷價格,總利潤總是嚴格上升,所以寡頭二增加產量的結果是利潤的嚴格上升,這與利潤最大化原則相悖,故古諾-納什均衡價格總是小於等於壟斷價格的。但因為壟斷產量下的雙寡頭古諾-納什均衡條件和壟斷的一階條件不相容,故古諾-納什均衡價格總小於壟斷價格。
       純文字證明是一個災難。據說,最容易理解的“數學證明”是60%的“文字“加40%的“數學”。學過分析學的勇士們應該對此深有體會。不過,在頭腦中最直觀的證明卻更像是純文字證明,或者純幾何證明(康德?)。不好意思又跑題了,命題12.C.2實際上給了古諾-納什均衡一個區間。我們一旦放鬆兩個寡頭的假設,古諾-納什均衡就會在完全競爭和壟斷的區間內自由遊走。我們可以把多寡頭古諾模型看做一個一般模型:寡頭數等於一時,我們得到壟斷市場,寡頭數趨近無限大時,我們得到極限完全競爭市場。這樣一來,一個市場中競爭的公司數量,就和完全競爭的“純度”,或壟斷的“純度”,有了對應關係。古諾模型把複數空間(產量和價格)的兩個點連成了一條線(嚴格來說不是一條線)。
       再說說反應函數,老馬稱其為Best-Response Correspondence(最優回應對應關係?)。之所以是對應關係,是因為最優回應可以是多值的。這個定義很酷,可惜在文中是廢的,因為老馬根本不討論一對多的最優回應。放眼望去,瑞尼、范裡安和克雷普斯也沒有一個討論的,所以文中通篇用Best-Response Function(最優回應函數)。有兩個最優回應值對畫圖很有用。第一個,當寡頭二不生產時,寡頭一的最優回應當然就是——成為壟斷!第二,當寡頭二要生產競爭產量,準備拼個魚死網破時,寡頭一的最優回應就是趕緊躲開,去尋找失落的“機會成本”!順帶一提,畫圖時寡頭二的產量做縱軸,寡頭一的產量做橫軸。寡頭一的最優回應函數是陡的那一條,因為縱軸截點是寡頭二的競爭產量,橫軸截點是寡頭一的壟斷產量,競爭產量大於壟斷產量。
       我很喜歡老馬中的一句話“...many economists have thought that the Cournot model gives the right answer for the wrong reason”。這句話有趣,是因為你可以把“Cournot model”換成“God”,而結論同樣可以成立。許多想法能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理論上不成立,其實是因為理論還不夠好!伯特蘭模型假設更現實但結論沒有用,古諾模型結論很有用但假設不現實,最終只有靠“產量約束”理論來拯救經濟學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15 02:13:51
为啥用繁体 你是国米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