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大量投资难以提升消费?(郭生祥)
size=4>一般来说,在一个自然增长的市场里,投资增加、就业增加、消费肯定也会增加些,但是偏偏在中国为什么这么多的投资总是难以提升部分消费呢?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中国长期忽视消费,过去要勒紧裤袋谋发展,由于这个惯性,这个趋势今天还在加强,加上又没有什么检讨机制,纠错难上加难。直到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 2011 年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时才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跑赢 CPI ,城镇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 7.8% ,而 10 月份的 CPI 为 5% 左右, GDP 据预估 2011 年有 9% 左右的增长,显然消费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增长只有区区 2% 左右,而 GDP 增长还高出 1% 左右,长期以来,国家通过通胀不断侵蚀老百姓财产,从而更好地发展 GDP 。
人们一般的认识是要使中国经济变成主要依靠内需来拉动发展,内需起码要占到 GDP 的 50% 左右。而要以内需为发展主要动力,那储蓄势必减少、投资势必减少,其 GDP 的增长势必难以达到两位数,如果中国 GDP 增长达到软着陆的 8% 左右,那中国家庭消费将必须增长 12% 才行,如果是硬着陆 5% 左右,那中国家庭消费势必增长 9% 左右。这显然要求中国居民收入增长超过中国 GDP 增长 4% 左右,目前断断不可能。
长期以来,中国的增长依靠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在 2009 年达到 2.45 万亿美元,美国为 2 万亿美元、欧盟 2.9 万亿美元。从投资占 GDP 的份额来看,投资占中国 GDP 的 48% ,而投资仅占日本 GDP 的 20% 、欧盟为 18% 、美国为 14% 。在过去十年中,投资对中国实际 GDP 增长平均贡献了 5.5% 。假设中国 GDP 为 9.4% ,扣去投资贡献的 5.5% ,只有 4% 左右。
但是这个依赖投资、忽视消费的模式能够长久吗?人们估计这个趋势到 2015 年,届时中国投资基数将会达到 4.8 万亿美元水平,可能那时是就会从高峰掉下来。但随之可能会减少,那时占中国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60% 的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将同时放缓,这意味着中国实际的 GDP 增长将降到 5% 左右。以现在的目光看,那将是硬着陆,但是那时候的消费上来了,而且投资基数增大了,这个增长速度也会是健康的。而如果投资放缓,那时社保还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将会放大就业矛盾,社会将会进入一个激烈的动荡时期。
1978 年到 2010 年,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 16.68% ,最终消费年均增长 14.83% , 2000 到 2010 年,资本年均增长 14.99% ,消费年均增长 14.91% , 2011 年 1 - 10 月份,投资增长 28.2% ,而消费只增长 17.2%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自 1970 年来的 40 年里,全球资本形成总额占 GDP 的比例只有 3 个年头超过 25% , 1990 年以来的 20 里面,只有一个年头超过 22.5% ,尤其是 2009 年仅为 19% 左右。
投资率居高不下,导致消费率持续下降, 1978 - 2010 年,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 的贡献率经历由 62.1% 下降到 47.4% ,资本形成总额对 GDP 贡献率由 38.2% 上升到 48.61% ,居民消费贡献率下降幅度更大,由 48.8% 下降到 33.8% 。
一般来说,在一个自然增长的市场里,投资增加、就业增加、消费肯定也会增加些,但是偏偏在中国为什么这么多的投资总是难以提升部分消费呢?原因就在于投资增加了,即使就业增加了,但工资也不一定涨价了,造成这个结果有诸多原因,首先是政策,人为地造成二元经济政策,而这个二元经济政策,首先得益于二元政治,牺牲的主要是三农生产要素,从而成全了资本惯性投资、超额获利。
这就是说相比美国,美国是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资本权力还是导致了两极分化,在中国是权力加资本,造成了更大、更普遍的两级分化,如果说美国市场需要纠正资本的失衡,那么中国市场就既需要校正资本的失衡,还需要校正权力的失衡。
资料来源:http://user.qzone.qq.com/622002355/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