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温淑萍 昨日,卫生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医管司副司长周军介绍,今年上半年,门诊费用上涨0.3%,住院费用下降0.1%。
据卫生业内人士介绍,人均门诊费用约100元,住院费用约6000元。如果以此为基数计算,今年上半年门诊费用上涨了3毛钱,住院费用下降了6元钱。但实际上,伴随着医改的深入,住院率、住院费用虽有所下降,门诊量却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因此总体就医费用仍然是上涨的。
据周军介绍,医疗费用上涨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急于解决的问题。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疗费用控费的主要手段。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都是通过支付方式来控制医疗费用。在这一轮的公立医院改革中,我们将控费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控制医药费用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10号)对控费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求各地设定空费目标,落实控费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利用行政手段,采用总量控制、指标限定、目标管理的方式,对公立医院费用总量、单位服务费用均值、费用构成结构等进行监测,并据此落实控费责任。将控费情况纳入医疗机构综合目标年度考核,对院长的考核、奖惩、对医疗机构的补助等挂钩。
依据此文件,上海市出台了将控费与对院长的评优评先、对医院的绩效考核挂钩的文件。宁夏自治区对连续两年医药费用超标的医疗机构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调整岗位。福建省则制定控费奖励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安排对医院的经费补助。
在控费过程中,卫生部门还调整了医保报销政策,及制定双向转诊规范,促进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从而降低医药费用。通过各种控制方式,上半年,住院费用终于下降了6元钱。
“6元相比6000元,差距太远。”一位居民认为,下降幅度远远缓减不了患者就医负担。
“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复杂,因此控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标本兼治、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多管齐下。”周军称,当前,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控费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共识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合力,为建立控费工作的长效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卫生部一方面将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加大控费工作力度,落实控费责任,加强关键环节监测、检查和控制,另一方面,将积极协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支付制度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推动药品、医用耗材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力争有效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