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一下思路要点: 【第一、关键点:经济学反应、经济学键的发现,其形式与可逆化学反应非常相似】 这里,极其关键的一点是对经济学反应的发现,这是以前人们对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认识所还不曾有的方式和深入到的“经济学键”的层次。例如下面这个意义明确而且非常重要的可逆经济学反应: “Lf”+“Bm-R”
“Bm”+“Lf-R” 劳动力 待开发品 货币 商品 其经济学意义为:1份“劳动力”与1份“工作或待开发品”发生经济学反应可以得到1份“货币”和1份“商品”;反之也成立。 其中, “Lf ”:表示人的参与,可理解为劳动力;
“ R”:表示人所需要的工作或待开发资源;
“Bm”:表示货币;
“ - ”:表示“经济学键”,可以先初步理解为各种利益关系,后面将对“经济学键”和“经济学能”进行更深入一些的解释;
“Bm-R”:表示货币与待开发对象通过“经济学键”结合成的一个整体,可称之为“待开发品”或“投资品”;
“ Lf-R”:表示劳动力与待开发对象通过“经济学键”结合成的一个整体,体现为人的参与使得待开发对象“成型”,可称之为商品。 【第二、暂时把“经济学反应”当做“化学反应”,进行研究的“换元转换”。】 由于经济学反应从形式上完全类似化学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先暂时把经济学反应就看做是“真正”的化学反应,这样就可以把物理和化学(实际上有一门《物理化学》)中关于化学反应的各种理论套用在被暂时看做的化学反应上,也可以得到很多具体而实用的公式和方程,例如化学反应理论、热力学理论(包括热力学第零、第一、第二、第三等定律的运用)、化学平衡理论、一般化学动力学理论、过渡态反应理论、化学催化理论、化学键及结构理论、物理统计力学理论等等,内容极其丰富。这些原理对处理化学理论与实际差别的问题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对于经济学即使从表象的角度也很值得借鉴。 【第三、把“换元转换”中得到的理化原理结构再还原到经济学中,从而得到大量的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经济学原理和公式以及方程。】 试图把应用于如此被看做的化学反应上而得到的所有这些化学及物理原理还原成真正的经济学原理。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1.把被暂时看做的化学反应再还原成经济学反应,这看起来并不存在困难,因为其原本就是经济学意义非常明确的经济学反应。(但如果最终不能揭示出“经济学键”的本质,那么我们所得到的顶多是一个表象的结论。不过这个问题稍候再较为深入地考虑。) ■2.如果先不考虑验证和一些细节问题,而直接把所得到的各种化学、物理原理的形式结构(不是原理本身)还原成经济学理论的形式结构,这在逻辑上也是被允许的。但仅有经济学原理的结构还不能成为完整的经济学原理。 ■3.如果能把所得到的这些经济学理论的形式结构赋予某种经济学内容实质,再经过验证环节,并且能够通过或基本通过(事实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且解释力更强,也能一贯到底),就可以得到真正完整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