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463 2
2006-12-25

在看Famer的《宏观经济学》的时候,使我想起了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作者认为用债券与利率的关系来间接地讨论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可以很好地阐述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可惜凯恩斯没这么做。我倒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忽略了凯恩斯是以不完全市场为假设条件,凯恩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异质地先验信念,即债券有某个不同自然率,当利率在某个点,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先验信念,判断债券价格的走势。根据凯恩斯的假设,边际消费(储蓄)倾向递减(递增),那么在长期来说,随着消费下降,投资会下降(隐含假设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这也是不完全竞争的自然结果,这可以参见Stiglitz等人所做的贡献,Stiglitz(1981)就利用了不完全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模型化了信贷配给问题),尽管当利率处于很低水平时,投资会上升,但由于抵消效应,投资是不确定的,而在这个水平上,人们都预期债券价格将会上升,尽管有不同的先验信念,但只要超过一定的人数,通过反馈放大机制(现在的行为金融学谈到了这点,其实凯恩斯是个开创者,他引入了心理因素对经济的作用,在这方面比较新的论述,可以参见Colin F. Camerer Behavioral Economics: Past, Present, Future)或者人们通过博弈,对这一事件形成了高阶信念,甚至共同知识,(可以参见Stephen Morris,etc(2003)Beauty Contests, Bubbles and Iterated Expectations in Asset Markets,对凯恩斯关于Beauty Contests的经典论述进行了这方面的模型化) 最终都持有投机性需求的货币,陷入流动性陷阱。那么凯恩斯引入ZF投资来解决这一困境。这样来分析凯恩斯理论是比较符合凯恩斯的逻辑的。而用完全竞争的思想,只会导出债券与利率的反向关系,不能对凯恩斯的思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幸好这本书同时解释了凯恩斯的自然率假说,否则会产生以偏盖全的感觉。事实上所有的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这可能受到凯恩斯本人模糊论述的影响,比如说他把现实的金融工具只简化为两种,即货币和债券,从而使后人自然地对此进行了扩展,以及受到了希克斯,汉斯等人对IS-LM曲线论述的深刻影响。而到了最近,Akerlof2001)提出要创立行为宏观经济学,重建剀恩斯经济学,是契合剀恩斯本人的原意的,至少我认为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贡献,并不仅仅引入理性预期这么简单,那只会成为加总过的微观经济学,没有多少新意,对于现实的政策设计也没有多少好处,而所谓的行为宏观经济学,也仅仅是起步阶段,这对于有志于此的学人,是个极好的机遇。

80228.pdf
大小:(103.19 KB)

 马上下载


80229.pdf
大小:(325.93 KB)

 马上下载


80230.pdf
大小:(176.17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25 17:15:00
Stiglitz 的那篇论文太大,传不上来,好象论坛里本来就有的,感兴趣的自己去找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05:30:00

对于行为经济学的了解并不深,

不过阿克洛夫好像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中似乎找到了一种折中的办法。

他认为如果附加一个强的学习机制,在长时间内可以接近“完全理性”(他采用了“近似理性”的概念,在行为宏观经济学家中他是最接近于新古典的)。

凯恩斯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但是“理性预期”对于政策制定也并不是用处不大。事实上在《通论》的《长期预期状态》当中,虽然凯恩斯提出了由于认知偏差可能会产生的错觉。但是他还是认为经济中存在着稳定的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