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651 15
2005-02-27
实现效用最大化必须有一个前提:各个可做事项的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且不同事项的组合不影响其中某个事项的效应。比如说,吃5个馒头的效用是10,当他和和6瓶可乐及16瓶可乐组合时,其本身的效应不变。但我对此有些怀疑。在我看,这种变化是可以理解的。效应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一个事项(如吃馒头)带给人的满意程度。这种感受固然与其数量有关,但与其他相关事项的数量也应有关系。灾年时,人吃一个馒头觉得非常幸福,因为许多人吃不到,他在这种对比中感受到了优越性。丰年时,人吃一个馒头时就觉得较为平常了,因为他的那种优越性被削减或者消灭了。不只我的观点是否合理,愿闻高见,鄙人洗耳恭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27 22:48:00
楼上说的这个叫做外部性,一般经济学一开始假设不存在外部性,即效用函数相互独立,否则市场容易失灵了。比如,如错在灾年,尺馒头的效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政府通常干预。但是平时没有外部性,市场经济规律就起作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7 23:15:00

感觉效用函数并没有排斥这种情况。无差异曲线就是一组消费的组合。在消费中与互补品与替代品。比如说你有一只左脚的鞋,另外有10只右脚的鞋也没有用左脚和右脚是相互影响的。还有面包和果酱等。米饭和馒头也是一样(不过是替代品),他们的效用决定于二者的组合。

在灾害之年,馒头的供给量少,他的定价取决于边际效用,灾年馒头的边际效用非常高。此外灾年和丰收之年应该是不同的商品。心情时的物品和心情不好的物品又是不是同样的商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7 23:25:00
我说的效用函数之间相互影响是指人与人之间,不是自己消费的商品之间。经济学教材一般开始假定人与人之间的效用是不相互影响的,这就驱除了外部性问题,后面谈到福利经济学时才放松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7 23:34:00

呵呵,我把楼主的意思是商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了。

如果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得确会产生外部性问题。不过到福利经济学才出现我到不清楚,呵呵我得功夫还是没有下到家。

唉,糊涂了,外部性是庀古比较早提出来的。

现在的行为经济学也涉及到了一些,比如攀比心理等,这和外部性的角度可能又有些不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8 9:09: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8 18:57:00

效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不具有可比性。我们在讨论消费者选择行为时,总是假定消费者的最终的选择代表了其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同时在讨论效用的时,只是针对个人,而不涉及两人的效用比较。文中所说的灾年和平时吃满头的效用不同,这是个人的体验。至于为什么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不违背个人处于灾年和平时所作的选择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