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感觉效用函数并没有排斥这种情况。无差异曲线就是一组消费的组合。在消费中与互补品与替代品。比如说你有一只左脚的鞋,另外有10只右脚的鞋也没有用左脚和右脚是相互影响的。还有面包和果酱等。米饭和馒头也是一样(不过是替代品),他们的效用决定于二者的组合。
在灾害之年,馒头的供给量少,他的定价取决于边际效用,灾年馒头的边际效用非常高。此外灾年和丰收之年应该是不同的商品。心情时的物品和心情不好的物品又是不是同样的商品呢?
呵呵,我把楼主的意思是商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了。
如果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得确会产生外部性问题。不过到福利经济学才出现我到不清楚,呵呵我得功夫还是没有下到家。
唉,糊涂了,外部性是庀古比较早提出来的。
现在的行为经济学也涉及到了一些,比如攀比心理等,这和外部性的角度可能又有些不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8 9:09:33编辑过]
效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不具有可比性。我们在讨论消费者选择行为时,总是假定消费者的最终的选择代表了其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同时在讨论效用的时,只是针对个人,而不涉及两人的效用比较。文中所说的灾年和平时吃满头的效用不同,这是个人的体验。至于为什么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不违背个人处于灾年和平时所作的选择就可以了。
效用函数不过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如果没有这一假设,基本上微观也不用存在了。但是它无法包括人们所有的思想与行为,不过是为了便于理论探讨进行的假设而已。与其说它是对人们效用的真实刻画,不如说是我们认为人应该如此进行思考的。
方便进行推理。
其实经济学和物理一样,虽然物理定理成立的条件在现实中可能是找不到的(没有摩擦力之类的假设),但是有了这些假设,却可以更好地把握事情的本质。效用函数在经济学中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物理学没有没有摩擦力之类的假设,只是假设摩擦力之类可以与定律叠加。
假设本身是不能有悖论的,不能否定观察到的实际,得是真假设。效用递减中有悖论如下:
第一,递减是动态的,其它不变是静态。
第二,多数物品的效用曲线是凸状的,不是递减状。
我认为效用知识一种感觉的组合,它与你所消费的是什么商品无关。
比如,当你饿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馒头或米饭等,所以在此过程中只要你所使用的东西能使你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就性了,当然同样符合效用最大化假定。
人们在选择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的替代品,无论选择谁只要自我感觉满足就行!
"效用只是一种感觉的组合"——这个“组合”是一种感觉还是多种感觉?
馒头米饭都可以充饥,但桌子椅子不行,说所以不能说与商品无关,但可以说替代品可以满足同一种欲望。
哪本书讲效用函数比较透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