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新审视银行业每个领域的所有活动,以确定其是否完成服务实体经济的真正任务
从2007年夏天到现在,笼罩在欧洲金融市场上空的乌云从未散去。
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经济似乎正不可逆转地滑向萎缩的泥潭,希腊的政治闹剧也正背书着这场危机的复杂性,刚刚闭幕的G20峰会努力寻找途径,试图拯救陷入困境的欧元区。
可以确定的是,现有的改革对于恢复金融行业的信心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更深入的解决方法。
这次的危机将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将促使整个欧洲重新定义银行业的新秩序。
市场波动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欧洲金融市场自去年以来的震荡呢?
观察家把市场的大幅波动归咎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和恐慌,另外一些人士则把矛头指向了政治上的无能。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并未给出一个完整的解释,引发市场波动的因素绝非是单一的。
从四个方面可以剖析这些因素,即:经济形势的客观不确定性、主权债务危机、银行业的未来前景及金融市场的特点。
当前市场对经济形势的担心主要有两类:对通货紧缩的忧虑以及对通货再膨胀的恐惧。
一般情况下,解决政府债务问题可以有两个途径——削减政府预算或者制造通货膨胀。
但是,如果政府大规模削减预算,减少过高的家庭和国家债务水平,就会出现衰退和通货紧缩的威胁;以通货膨胀来解决债务问题,又会导致实际收入的减少。
对债务危机不同的解决方法会使金融市场产生巨大波动,上述的前一种情况一旦出现,需持有现金,后一种情形则买入股票等有形资产。
只要市场不确定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法,金融市场的波动就会一直存在。
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发达国家以GDP来衡量的债务水平比发展中国家要高出许多,而关于政府债券没有风险或几乎无风险的假设也逐渐失去可信度。
面对这样的重大改变,资本市场出现不确定性、寻求新方向的举措也就不奇怪了。
而银行自身发展前景的不明朗也会对当前的市场波动产生影响。
第一,银行业对国家主权债务有直接的风险敞口,银行的再融资成本受到主权债务利率的间接影响。
第二,银行业未来不会有大的增长。
从当前形势看,未来家庭和国家的借贷都须控制,所以目前银行主要的收入驱动因素如房贷业务和消费者贷款将不再是增长驱动因素。
与此同时,从结构上来看,很多工业化国家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增长率都在下降,进而影响到行业的整体情况。
考虑到欧洲的有限增长前景,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多家欧洲大银行已经在欧洲之外开展了成功的运营。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来自美国的银行以及当地银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第三,监管和市场干预也会影响到银行业未来的发展。现在银行受到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以上三点致使欧洲银行业在未来很难增加收益。
金融市场自身的特点也导致了市场的剧烈波动。
信号夸大、恐慌和羊群效应都是金融市场自身特点。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是由基本面的数据引导的,但是市场参与者也会效仿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动,从而引发从众行为,从市场结构方面看也是如此。
所以,当交易策略是基于短期行为或从众行为的时候,根据其他人的行为作判断比基本面分析更重要。
应对不确定未来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应对这种局面呢?
就整体经济环境而言,短期内经济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准确预测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也非常困难。
同时,实体经济受金融市场冲击的程度也难以判断。
虽然过去几年的经验证明,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实体经济未必受太大影响,德国即是如此。当前的一些经济指标仍然显示德国经济处于增长而非衰退的阶段。
但让人担心的是,如果经济形势比预期更糟的话,当前已经几乎没有经济政策空间来实施财政和货币刺激:对政府高负债的忧虑不允许财政支出方面的任何扩大;低利率和通货膨胀的担忧会限制央行采取行动的空间。
所以采取其他措施来保持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加速贸易自由化和扩大西洋经济区贸易的标准化和便利化,放开公共领域的采购体制,推进欧盟商品和服务的统一市场等等。
针对主权债务危机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考虑,一个是“认识到应该采取行动”,另一个是“行动落实”。
我们发现,一方面仍有人未能清楚认识到采取行动的迫切性。在欧洲,一些国家采取的“债务刹车”的措施仍仅仅是该国政治环境中“政治战术”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更严重的是,已获批准的举措如何落地实施的问题。不得不承认,至少在民主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会很快得以解决,因为这需要金融市场参与者和全体选民作出一些牺牲。
解决危机的措施需要最终通过选民投票,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不断向欧洲人民解释为什么欧洲融合是值得争取的。
从德国的角度看,支持弱成员国的成本要比欧盟解体的成本低。考虑到德国与边缘欧盟国家的贸易关系,以及德国金融业对这些国家的敞口,即便是仅仅进行最粗略的估计,也应当支持这一观点。而欧洲人民也必须了解,没有欧盟,几年之后所有欧洲国家都会成为世界上政治和经济的边缘国家。
重新审视银行战略
对于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银行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
德意志银行的实例表明,如果定位正确,是有可能在多变的环境中取得成功的。
采取严格的资本管理,拥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合理开拓世界各地市场,严格控制成本,开发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实现传统和新开发业务线的平衡发展,在收入增长乏力和利润不高的市场环境下采取业务整合,以上措施都能帮助银行保证未来的发展前景。
由于结构问题和低效益水平,欧洲银行业面临监管过度的风险,全球监管统一化也非常重要。政治家也应尽量避免给银行业增加更多不适宜的负担。
对欧洲银行业实行金融交易税或者金融活动税等大规模的额外税收都是不明智的。
在欧洲,还应避免对统一金融市场有害的行动,这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更高成本,也会削弱欧洲银行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泛欧洲再融资和借贷以及欧洲范围内的流动性管理都不会带来风险;相反,它们能帮助预防失衡。
银行业还需要积极探索增长的新领域,欧洲作为世界第二大金融市场,在很多市场细分领域如资产管理市场和零售市场仍然有更大幅度整合市场的空间。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金融市场提出了疑问,怀疑市场效率、现代金融产品的意义、几毫秒就能完成交易的市场组织和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作为金融行业一分子,现在确实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但是,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答:
首先,要重新彻底审视银行业每个领域的所有活动,以确定其是否完成服务实体经济的真正任务。
第二,检查投资策略的逻辑和市场结构,以及这二者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单个金融活动参与者不会也无法审视他们的决策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但是把这个任务交给监管机构和政治家去做又过于简单化问题,因为他们会带来过度监管,把负面的外部因素内部化。
新的政策制定者和银行业展开系统性的对话或许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这对避免或减少羊群效应及随之产生的市场失衡也非常关键。
第三,要反思金融市场如何去吸引长期投资者,从而获得更多的稳定性。
除了现有的主权财富基金,我们还需要做出其他努力,如加强股权投资文化和资本融资养老金计划。
来自监管的激励措施必须一致且富有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