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517 2
2011-12-22


来源:复旦大学新闻网文化网

2011年12月21日,复旦大学张明为励志奖助学金签约仪式在光华楼东辅楼举行。张明为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百岁老人张明为先生在基金会义工张忠言、张忠孚两位侄儿的陪同下出席签约仪式。杨玉良校长,以及相关部处负责人和部分院系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仪式。冯晓源副校长主持仪式。

张明为先生出生于1911年,祖籍宁波,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举家从上海迁往海外生活。他辗转在巴西、日本、美国奋斗多年,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但始终心怀着祖国。1999年,他叶落归根回沪定居,出资设立“张明为慈善基金会”,12年来,他所设立的“张明为励志助学金”在上海、江苏芜湖、浙江镇海、湖南邵阳和益阳地区已累积资助了7000名中学生。

今年在张先生百岁华诞之际,他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捐赠设立专项基金,从2012年起每年资助一百名优秀的复旦大学基础学科学生,成为其个人历史上单笔金额最高的一笔捐助。

在仪式上,张明为先生与冯晓源副校长分别代表张明为慈善基金会与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签约,杨玉良校长向张明为先生颁发了捐赠纪念牌。

张明为先生深情而感慨地回忆了他的人生经历。他生在备受外国列强欺压的旧中国,总是梦想着有一天祖国能够扬眉吐气,客居他乡的几十年里,做梦也没有想到归国后会目睹今日祖国之强大。然而,中国毕竟还落后于西方国家,他深感祖国最缺乏的还是人才,而人才培养有赖于高等教育。这次,他捐助毕生积蓄的一部分设立留本基金,将能永续地为学生所用,实现他未完的心愿。他为能将自己的愿望交由一所著名的祖国学府去实现而感到十分欣慰。他勉励同学们肩负起使命,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学习。

杨玉良在总结讲话中,向张明为先生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这项奖助学金以“励志”为名,恰到好处。因为精英首先需要励志。张先生已经走过了中国百年的历史,比今天的年轻人对国家的苦难和发展有更深切的体会。他希望青年学子要多关注中国近代史,才能懂得今天中国的不易。

杨玉良强调,同学们应该对国家民族有清醒的忧患意识。他指出,成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要为这个国家、民族贡献出自己的思想、力量与能力,科学家应该解决国家的重大科技问题,人文社会学者应该为国家贡献思想、提供解决问题之道。张明为先生在商业上的成功是一种成功,而他将这种成功投入慈善事业,这是更大的成功。杨玉良高度赞扬张先生不求个人功名,真心诚意从事慈善的精神。他指出,学生获得张明为励志奖助学金,既是得到资金上的帮助,又是获得精神的给养。他建议,受资助的复旦学生以及全体复旦同学应该严肃想一想成功的问题,不能将自己置身于肤浅之伍,应该树立崇高的追求。

杨玉良强调,复旦的学生应该具备思想的深度,不仅拥有知识,还应负起向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让西方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思想,这样才能改变中国总是被误解的现状。相比于西方的个人主义与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是综合性的判断和悟性,又具有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之面。

杨玉良最后祝福张明为先生健康长寿,勉励受资助的复旦学子视自己为张先生的后辈,以张老为范,学有所成、成有所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22 17:11:34
good mov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15:58:25
希望其他学校也能有类似的资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