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价值”应该是个人为了继续存在、发展、优化效应(效用)而作出的物质、能量、信息输出、付出、代价耗费可以看作为</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劳动耗费成本</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也即是</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具体劳动</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与整个社会的人均</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劳动耗费成本</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也即是</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抽象劳动</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的统一,这是一种</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劳动耗费成本”,对于个人与整个社会而言,这种“劳动耗费成本”是越小越好。</STRONG><o:p></o:p></P>
<P><STRONG>“使用价值”则是对使用主体而言的有用性,而这个“有用性”是因使用主体的目标而定的,从客体的角度出发,我们说杯水可以装水,我们说刀子可以切菜,我们说汽车可以载物或人,这里被使用主体使用的物品一方面体现出它的客观功用——对主体以外的事物的功用性,可见,在此,“使用价值”是不同于效用的——本人勉强称为物品的“功用”。</STRONG><o:p></o:p></P>
<P><STRONG>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它的主观功用——对主体的效用性。不过,从主体的角度出发,在环境及它的客观的化学、物理属性不变情况下,一种物品的功用潜力的发挥的大部分取决于使用主体的应用,主体的这需要体力或脑力参与的应用——其实就是劳动耗费成本的付出、支出所产生的有用劳动的应用,有用劳动的发挥的增大是劳动耗费成本的付出、支出减少的保障,其公式是:劳动耗费成本(马克思的“价值”)</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劳动功用(我的“劳动价值”)</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损失。</STRONG><o:p></o:p></P>
<P><STRONG>在上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社会生活价值、财富是由主体自身与环境客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所谓那个更重要,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折!其公式是:劳动功用价值</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物品的功用价值</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创造的社会生活价值、财富</STRONG><o:p></o: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