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
 一、前言
 肝炎性肝硬化目前认为是由慢性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形成。病理组织
学上有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
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硬、变形而发展成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
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是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有多系统受
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乏力、腹胀、恶心、
纳呆、黄疸、消化道出血、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按病因可分为乙型肝炎性肝硬化、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按病理情况分类可分为大结节
性肝硬化、小结性肝硬化、混合性肝硬化、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为肝内小叶结构尚未完
全改建的早期硬变)。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
大部分都是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正常肝组
织间质的胶原(I 和Ⅲ型)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沉着于小叶各处的
I 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因为随着窦状隙内
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