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1352 2
2011-12-28

iPhone5何时上市,日本人说了算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著名产业经济学家 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  

《瞄准日本财团》电子版下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在地震之前,日本就已经危机四伏。财经评论员叶檀曾预言,日本将会破产,因为过去20年,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日本的债务总额与 GDP之比,已经接近200%。以这个速度下去,2018年日本就会破产。而日本制造也似乎光芒不在,素以质量为王的丰田陷入召回门,全球皆为苹果而狂,遮蔽了曾经风光无限的索尼、东芝。日本已经“失去10年”,还将再失去多少年?日本经济会伴随着地震、海啸与核幅射而沉没?

  

    失去日本制造,世界将会怎样?

  

    日本地震,正在让我们体验真实版的“失去日本制造”。残酷的地震总会让震区的钟表指针定格,汶川地震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而日本地震定格在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从那个时候起,众多日本企业的运转纷纷中止,全球各个产业在不同程度上感受着失去日本制造的阵痛!

  

    世界并没有真正地失去日本制造,产业链撕裂的伤口也必将弥合,但暂时的“失去”以及由此产生的无限联想,让一个真实的日本制造浮出水面。

  

    日本停摆

  

    当许多日本企业随着大地震暂时停摆之时,从美国到马来西亚,从台湾到深圳,有一大群人像关注自己企业一样,关注着这些企业的重建。对他们而言,这场大地震冲击的不仅仅是日本制造,同样冲击着他们的企业。

  

    在美国,这群人是丰田美国工厂的员工;在马来西亚,他们来自佳能的相机代工厂;在台湾,最焦急的是仁宝、广达为代表的电脑制造商;在深圳,富士康的流水线随时可能停转……日本制造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经济的每一个角落。

  

    日本人精心打造的产业链已经遍布全球,与当地经济血肉相连,骤然的抽离,不仅会感受到巨大的疼痛,也会让我们慨叹,原来我们对日本制造已经依赖太深!

  

    ●墨西哥汽车厂商大量停工与裁员,墨西哥每年大约从日本进口25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占墨西哥进口产品金额总量的8%。

  

    ●中国的3C产品,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纷纷涨价,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竟然上涨了500多元。

  

    ●苹果的股票大跌,因为苹果手里有着一张长长的日本供应商名单。

  

    汽车产业:从高端蔓延而来的阵痛

  

    美国丰田工厂的工人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公司已经停止了在规定时间外的加班生产;在墨西哥的哈利斯科州,工人们却忧心忡忡,本田工厂要削减一半的人力,1100名员工可能会失业。

  

    英国德比郡和北威尔士的丰田工厂也取消了所有的加班,工人们在为一个时间充裕的周末兴奋着。与郊游和球赛相比,加班工资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

  

    往东去,印度的本田工厂正在为雅阁轿车核心配件的缺货而坐立不安;丰田的第二家新厂在逐一打电话对客人说抱歉,开业酒会要延期举行。

  

    在中国,日产的整车组装遇到了麻烦,公司在日本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受灾停产,再加上物流条件遭到破坏,对中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接近中断。

  

    造化弄人。3月8日,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踌躇满志地公布了“2020年全球展望”计划,准备在2015年前让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辆。过去两年内,丰田虽然受到千万辆汽车的召回拖累,却仍将销量全球第一的桂冠夺回。话音刚落,丰田国内的第三大生产基地全部毫无戒备地被地震“洗劫”。该基地位于本州岛东北部,属于重灾区,两个整车生产厂、两个配件厂的生产线遭遇了严重破坏。

  

    这次地震给日系车企来了一次猝不及防的急刹车。3月14日,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汽车厂商宣布在日本本土全面停产,对设备和厂房、码头等进行一次严格的检查,以便消除安全隐患。铃木、三菱、斯巴鲁也相继宣布停产整顿检查。

  

    这些工厂多位于产业链的中上游,掌控着日系车的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像引擎、变速箱等零件的相关技术都是日企紧紧攥住的不传之秘。利益和技术高度内循环的日本企业,谁也不愿意将这些核心的生产内容转移到海外。地震中,这些本土工厂并未伤筋动骨,只需对硬件设施加以完善,各大车企就能迅速恢复元气,进而给海外工厂足够的补给。这像是上帝突然给日系车的生产按下了重启键,程序还在,一切照旧。

  

    以丰田为例,在日本国内,丰田有12个工厂;在海外,则有51家工厂。利润最丰厚的零部件、发动机、高端内部装饰等部件的生产,被牢牢掌控在国内嫡系企业,利润微薄的组装环节甩给了众多海外企业。

  

    在美国、中国等地,日系品牌大多能够实现本土化生产。像美国的本田汽车,其本土化程度为90%;在中国,丰田威驰的本土化率在80%以上,本田雅阁为 85%,飞度的本土化率则高达90%。对于核心部件,海外工厂通常都储备了有能够满足一周内生产的日本进口部件,另有足够两三周生产所用的部件在运输途中。

  

    倘若总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供应不能跟上,耗完库存之后,中国、美国,还有印度的工厂定然难为无米之炊。无奈之下,也只好给工人放假削减产能了。而在墨西哥,日系车厂大约每年从日本进口25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占该国进口产品金额总量的8%,对日本进口零部件的依赖程度最高,当地的工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就更低。

  

    如果日本能够很快恢复配件工厂的生产,供应中断只是短暂的,日本汽车厂商可以通过增加班次弥补生产缺口。最能够杀伤日系车企的是日本本土的配件工厂,倘若长时间难以恢复生产,衰退自然会来。至于海外企业,更像是顶在一线缓冲风险的“敢死队”。

  

    3C产品:全球恐慌

  

    灾难给整个电子市场带来了恐慌,许多国家的百姓像抢盐和碘片那样去抢购电子产品。因为包括索尼、松下以及富士通在内的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等都纷纷停产,从手机芯片到液晶面板之间的所有产品的生产都陷入停滞。

  

    几乎全球所有的电子产品企业都在默认并等待着产能的中断,零部件成本的上涨,苹果也不例外。在高科技产品这条产业链上,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巨头,命运也攥在最上游的日本企业手里。

  

    笔记本电脑遭受重创

  

    尽管台湾地区只是略有震感,但占了世界80%以上PC代工份额的台湾厂商却伤得不轻。在仁宝、广达的生产线上,电池、硬盘、存储器等笔记本电脑配件都高度依赖日本进口,尤其是锂电池的供应,索尼与三洋两大供应商突然撂挑子,这让仁宝董事长许胜雄和广达CEO梁次震的心情有如亲历震灾现场,焦灼不已。

  

    索尼却很可能成为受损最大的日本电子巨头。它的工厂主要分布在离震中较近的日本东北部,直接受到冲击。地震发生后,索尼在宫城县和福岛等地的8家工厂陆续被迫停产。海啸甚至“突袭”了一座索尼的工厂,卷走了13万台PS3,以及全球总量10%的笔记本电池。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著名产业经济学家 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  

《瞄准日本财团》电子版下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28 17:49:20
在2000年以前,日本的笔记本电池产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95%以上。一方面,索尼等日本企业生产的锂电池续航能力更强、性能也更稳定件;另一方面,即使向韩国、中国订购笔记本电池,但生产锂电池的材料,也是依赖于日本进口。

  

    日本古河电工占有锂电池电解铜箔市场55%的份额,日立化成是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最大厂家,市场份额也高达50%,JX日矿是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厂家,三菱化学则占有锂电池电解液原料市场25%的份额。偏偏这四大企业的生产工厂几乎都集中在日本东北部的枥木县和茨城县灾区。

  

    数码相机惶恐涨价

  

    数码相机几乎是被日系企业独霸的一个行业,芯片、影像传导器等零部件多数来自于日本,然后在国外组装。日本如果电力紧缺,工厂无法开工,地震之后短短一周内,从广州到北京,各类3C产品纷纷涨价,以尼康D90为例,在京东商城的标价已从7099元攀升至7799元。而佳能5D mark Ⅱ涨势更加凶猛:3月16日23199元,22日25999元。

  

    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一大批数码相机代工工厂正“嗷嗷待哺”。原材料库存越来越少,工厂里的流水线随时会停止运转。

  

    作为相机领域的两大巨头,佳能和尼康在这次地震中的受灾情况特别令人担心。在宇都宫市,佳能的高端镜头工厂因房屋顶部坍塌暂时停产;尼康的情况更为糟糕,其旗舰级产品的生产工厂位于受灾最严重的仙台地区,受损情况尚不得而知。松下、富士、理光等厂商也分别关闭了其部分工厂和研究所,似乎所有厂商都没能躲过地震的影响。上游的原材料恐慌随时会演变成实实在在的缺货,这种恐慌表现在终端市场,就是一场地震海啸般的涨价潮。

  

    日系手机尽管已经远离了手机市场的聚光灯,但却始终扼住了智能手机芯片和载板材料的供货命门。在地震刚刚过去不久的3月14日,日本手机零部件大厂三菱瓦斯化学致信给苹果、诺基亚、三星和HTC等智能手机客户,宣布暂停供货,也不接受下单,给整个智能手机产业供应链带来另一场地震。

  

    三菱瓦斯和日立化成的BT载板材料加起来占了全球九成的市场,而且无日本以外的生产基地,短期也无替代来源。如果三菱瓦斯停止供货一个月,全球最主流的几大智能手机将面临无货可出的局面。

  

    台湾的几家大芯片制造商透露,这些企业的库存原料最多还可以支持1个多月的生产,如果到时停供还不结束,那么手机芯片企业只能面临停产,从而直接威胁到下游的手机制造商。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出货、即将上市的手机等通通都将延迟,因为苹果、三星、诺基亚、HTC等主流手机厂商将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威胁。

  

    抓狂的苹果

  

    西海岸,伟大如苹果,也仍然体验到了大地震带来的打击。这支在过去一年涨幅达到70%的股票,从3月15日开始,两天内从350美元降至330美元,市值蒸发超过200亿美元。一场万里之外的地震,是如何影响到苹果股价的?

  

    这一次,苹果是真的缺货了。3月11日以来,苹果不断推迟着iPad 2的网络预订发货时间,由最初的3~5天发货推迟到了4~5周。

  

    在万里之外的日本,有五大供应商为iPad 2提供核心配件,东芝公司是NAND闪存的主要供应商,尔必达负责生产DRAM内存卡,AKM半导体为iPad 2生产指南针,Asahi Glass公司生产触摸屏外层玻璃,苹果的日本分公司则生产系统电池。

  

    除了这五家公司,苹果还有一张长长的日本供应商名单,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家受到地震的影响,都可能影响到苹果热销产品的出货。即使这一长串企业在地震中都毫发未伤,地震后的物流中断、电力不足导致的停产也会打乱苹果的供货计划。

  

    随着苹果的几大供应商纷纷停产,未来iPhone 5将推迟上市的传言似乎正成为现实。一场地震,让iPhone 5的上市日期变得扑朔迷离。

  

    一部iPhone中从日本采购的零件就占了手机总成本的34%。日本的电子工业在总体上依旧领先于台湾地区和韩国,即使日本供应商产能中断,这些配件生产也不可能转移到其他地方。

  

    因此,iPhone 5什么时候上市,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说了不算,台湾地区和韩国的技术配套商说了不算,就连苹果CEO乔布斯说了也不算。如果没有来自日本的元器件,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技术配套商、为iPhone提供组装服务的大陆代工厂只得无奈等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8 22:35:32
根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