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工业化是日韩崛起的那个时代的特征,而信息化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日本的微观经济模式让日本实现了重工业化,同时也让日本取得了在信息化时代的巨大优势。对于中国这个崛起中的大国,如果放弃了自主的基干产业就等于放弃经济建设的基础,如果放弃了信息产业就等于放弃了未来。像华为那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给中国带来希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严峻形势。
中国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中国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完全市场经济无法解决中国产业不合理的困境,ZF宏观调控也无法加强中国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在技术、贸易、金融、投资、物流、信息和人才上落后的中国企业面对国外先进企业的竞争,整合资源是必然的选择。
在1997年以前,中国ZF着力去培育日韩式的财团型大公司,亚洲金融风暴的突然出现,让这种努力半途而废。今天我们再次感受到日韩企业巨大竞争力的时候,当初对日韩模式的否定似乎就不那么站得住脚了,光阴荏苒10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无论是物资还是技术或者是人才,都有了一定的积累。面对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我国应该重新考虑如何能集中全国的资源,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在市场经济下以计划为手段的微观经济管理集团。合理分配资源,合理运用全国的人力物力。确立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为中国的腾飞提供动力。
经济发展为中国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应该把这些积累投入到使微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像大飞机、航母的建造是重新建造和培养中国制造业的契机。同时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应该尽量让有技术积累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带动中国企业间的跨行业合作。中国现在奢望在各个行业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是不现实的,为了追赶日本等发达国家,只能把有限资源投入到中国还具有优势的行业上,像我国对国产化程度较高的3G标准TD-SCDMA的绝对扶持和TD-SCDMA产业联盟的建立就是比较好的例子。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
http://www.baiyimin.com/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著名产业经济学家 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