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10 1
2012-01-01

好不容易再攒足精神打这几个字,是因为要跨年了,算是个特别日子,总想要剩些东西留作念想。再者,也有这种感觉,某些念头盘绕脑海挥之不去,如果把它们都写下来之后,心里头就反而记不住了。因此,这日志也不算是给别人看的,算自己的一个垃圾箱,倾倒过去时日的杂碎念头,以期好整以暇迎接新年。

关于读书:

这学期泡在图书馆的时间自己觉得也算久了,因此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读了好多书,也收获了许多。但再回头看去,也不见自己爬过的书山有多么雄伟高大,小土堆而已,却已累得够呛,气喘吁吁。我也同意,所谓读书,如果不是作为纯粹的消遣和娱乐,不过读两样东西,知识和思想。(这里所说的知识,也可以理解做常识)

如果真要显摆自己,摆弄摆弄自己读的书,秀秀自己广博的知识,相比其他方式的夜郎自大,可能会稍稍高级一些。有时候会拿某些书中看到的某方面的知识向人家炫耀;或在提到某件事而其他人都茫然无知时,嘴中囔囔自语,似乎不经意地把与这事有关的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在仿佛自言自语间流露出来。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此人读书甚巨,见闻广。但这时只有自己知道,刚才已经把自己知道的所有都说出来了,自己对这方面的见识只有这些,而恰好人家不知道,于是就形成了此人知识渊博的假象。一旦遇到行家里手,在自己的涓涓细流已经干涸之时,发现人家是汪洋大海巨浪滔天,就只剩支支吾吾不知所措的境地了。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时常说要与人多多交流,交流的并不是一只蛤蟆有一张嘴,还有两只眼睛四条腿这样无需争辩的事实,这是教与授而非交流。要交流的,比如,张无忌为什么选了赵敏而不是周芷若这些人人有不同看法,有所分歧需要探讨的东西,是“在不同意见的对话中自发显现”。也就是说,交流的,是思想。是用你自己的经验来理解书中的含义,吸取书中的东西为你所用,或与你之经验结合,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有时候思考并不是多么的痛快,因为没有团队合作,我们需要自己一个人走,有时候会卡壳,有时候会分心。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你一个人的事

每个人都有上进的心,会把我们拉着向图书馆走去,或者与学识渊博者来往。每当这时,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浅薄”一词的奥义所在。在浅浅地涉猎了某个领域之后,猛地抬头,发现前人对于这方面的经验与积累浩瀚无垠,而自己的把戏,不过沧海一粟,宇宙中的果壳。

真要摆脱浅薄二字,还是从两方面入手。或者你因此专心致志大量通读该领域之著作,积累的知识足够深而厚,让一干人等尽皆匍匐。知识是招,是式,鸠摩智在少室山以少林绝技抗衡诸僧,虽以小无相功发动,但招式模样都能令少林专家折服;令狐冲以独孤九剑风靡天下,也胜在无招胜有招的式。或者你在读书过程中能够颇下心思,能读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否与他人雷同,也无所谓,反正是你自己的东西。在读书中形成的自己的思想,是内功,虚竹单以一式入门的“黑虎掏心”便将吐蕃国师逼得连连后退;乔峰在聚贤庄也只用初级的“太祖长拳”与少林和尚对打,依然虎虎生风,赏心悦目。

分别论述知与思二者,并不是割裂二者的关系,所谓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也么哥。读了足够的书,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思想,自然而然能够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但自己究竟有多少能够融会贯通或者因之迸发奇思妙想,还看读书过程中思考与发散的程度了。一旦有零星的思维火光迸出,那再去读书,感悟自然更加深刻,愈发地获益良多,再去了解更多更远更深,是水到渠成。无奈小的见识有限,其中也必有见解观点与诸位相异之处,还望海涵,多多指正。

                                                                                         2012年1月1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 23:26:18
说得好,想来想去还是读书时思维发散的过程最让人振奋和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