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4.核外电子与恒星 原子与星系
2012.1.4
如果说宇宙中有什么最相似,可能莫过于核外电子与恒星、原子与星系。
电子、光子、中微子有着可以相互转化的内在联系,而它们又与电荷和磁力现象密切相关。本文暂且撇开光子和中微子,只对电子和恒星、原子与星系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诸多的相似之处,而相似的背后很可能存在着相同!
一接触物理我就感觉光、电、电子和电荷、电磁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很可能是电荷的不同存在形式,而电荷很可能就是磁单极子——同属于物质最低端、极为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基本粒子。
单电荷与磁单极子,何其相似乃尔?
电荷可以聚集为电子,电子也可以消散为电荷。
达到临界温度核外电子可能消散,可一旦恢复临界温度它们又会重新聚集,并且与临界的原子共用某些电子形成化合物和共同体——陶瓷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而它们所以能够重新聚集,完全因为原子内部的质子带有完全相反的等量电荷,而核外电子的分布和运动不过反映了核内质子的分布和运动。
如果达到临界温度恒星也会消散,但恒星不同于电子,不是由单一的电荷构成的,可其形成离不开电荷的聚集和热核反应,这种反应可能生成正负两种物质,一种形成宇宙射线由于排斥力向外发散,而另一种继续聚变为不同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成为恒星大气层的基本成分。由于聚变的深度不同,不同恒星的大气成分不会完全相同,但绝不会是单一的氢元素,很可能是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汞和汞前面的化学元素,而汞(即水银)和各种汞齐(汞化物)很可能是恒星海洋的主要成分。
现代物理认为化学元素的性质是由化学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构型决定的,其实化学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构型不过反映了核内质子的分布,而化学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化学元素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的:每增加一个质子,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化学元素;每增加一个中子,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同位素。核外电子构型不过是核内质子分布的电磁感应。
我们再来看原子与星系:它们的外观何其相似乃尔!而所谓轨道力就是核力!
恒星上的化学元素可能不同于行星上的化学元素,原子可能趋于无穷大,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可能趋于无限多。至于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可能与恒星进化的程度和质量有关,但很可能存在极限,所谓物极必反,重新归于基本粒子或电荷。
如果银核是一个原子,而其中存在大质子的话,数量可能等于银河系中其他恒星的数量,而质量可能是其他恒星质量的18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