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2-3-20 09:20:43
方坤 发表于 2012-3-18 19:45
感觉楼主没有理解经济学就在批判了。批判精神很需要,但不是该如此的。
PS:其实对西经的批判性学习,高爷 ...
但不是该如此的。
-------------
哪该怎么做?我感觉你对经济学才是门外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0 18:20:05
我本就是个经济学门外汉哈,但理工科出身的还是懂点科学和逻辑的的。
就我这个新手看来:
     1,楼主分析批判的很多东西本来就不是西方经济学中需求理论的观点。价格和需求虽然可以用函数和曲线表示,但是它们并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决定它们的只有均衡,供需的均衡,效用的均衡。
     2,人家本来是个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描述世界,楼主想把他具体化,抽调各种假设,这本是很努力值得学习的事,可是楼主的功力不够,只得到一个结论:去掉各种前提的经济学理论是错误的。楼主的这个结论我都同意,可是有意义吗?但凡谁把一个假设去掉,并且仔细分析了去掉这个假设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估计都可以拿诺奖了(楼主加油哦)。
    3,经济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一直在进步发展,不停地被批判又不停地在完善。不过它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几百年都没有本质变化,张口就质疑的人不如静下心来学习学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0 22:27:28
1、但凡谁把一个假设去掉,并且仔细分析了去掉这个假设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估计都可以拿诺奖了
-----------------
不完全信息理论已经出了很多诺奖了

2、前提假设也是可以质疑的,相对论就是对时间不变假设的质疑;

3、经济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一直在进步发展,不停地被批判又不停地在完善。
-------------
真不明白你是什么逻辑,到底是可以批判还是不可以批判?你要说我不能批判,不能反思,或者说我批判的不对,请直接指出我的问题,绕来绕去说这些无聊的,对我们讨论问题没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0 22:54:27
推荐莫志宏《关于市场的经院哲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0 22:55:46
关于市场的经院哲学  

学经济学的学生都会被告知:市场自行运作。但,怎么理解“市场自行运作”呢?常识地看,现实中的市场(其集中体现是价格机制,但并不只是价格机制)并不总是能够导向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因此,人们往往会想:为什么经济学会把市场或价格机制置于经济分析的中心,为什么经济学会专注于强调市场的好的方面而不是不好的方面呢?经济学家强调价格机制的积极作用难道是受到学科背景或意识形态的驱使?

虽然上述问题是人们从常识出发容易提出的,不过,我并不认为大多数经济学家自身对它们的思考超越了常识水平。不管是凯恩斯主义的信奉者,还是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理论,都非常典型地反映出它们对于市场的幼稚理解:前者,因为经验地看到现实中的市场有时并不见得能够导向好的结果,因此,干脆否定“自发的私人行动可能导向对大家都有利的秩序”这个使得经济学成为可能的基本命题,后者,因为把市场结果直接与个体理性选择挂钩,继而在逻辑上把市场与(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绑定在一起,因此,把对市场的效率性的理解变成了一个与经验无关的逻辑真理(即:市场总是实现了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所以,总是有效率的)。

那么,对于市场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看来,它应该是一个条件命题,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发的私人行动可能导向对大家都有利的秩序。该命题有几个特点:第一,它关注的是好的秩序的实现;第二,它关注的是自发的私人行动对于实现好的秩序的可能性;第三,它不是把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希望寄托在彼岸而是在此岸,也就是说,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这种可能性是具有现实性的。

关于这个条件命题,哲学上我们可以给予很多富有深意的阐释。这里,我仅仅想说,斯密时代的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就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而言——我指的是如何理解 “市场”或者“市场自行运作”——其实是没有进步的。也就是说,斯密时代的有志之识只是懵懵懂懂地认识到了自发的私人行为可能导向善的社会结果、并且大体上也认识到了要利用这种自发的机制,到了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也差不多还是处于同样的认识水平。表现出来就是,他们无非是基于学科背景的要求而比普通人更加相信市场的有效性而已,而一旦现实中的市场表现得不如人意,他们的反应其实也与普通人无异,也是呼吁政府应该出面干预;只不过,他们的言论有了学术语言的包装,说服力似乎就自动增强了而已。

说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在思想上没有进步,这可能很多人不信。本能地,人们会问:如果两百多年来经济学在思想上没有实质性进步,那么,经济学家都在干什么?我的答案是:经济学家们在对既有的思想进行技术上的雕琢。具体而言,如果说在亚当斯密那里,市场是用“看不见的手”这个比喻来形象地加以表示,而对市场所能够产生的神奇效果是文字地加以阐释的,那么,到了现代的经济学,市场则是由更加正规化的、更易于教授的供求曲线(高级阶段则是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方程组)来表示,而市场的效率性则是基于这样形成的几何图形(高级阶段则是证明一般均衡方程组存在着稳定的、唯一解)而加以阐释。

不用说,这样做不是没有价值。至少,对于普及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是如此。也正因为此,我们看到,今天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在基本框架和内容上都已经是非常成型的了。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讲,今天的经济学比其亚当斯密时代的经济学确实是进步了不少。记得萨缪尔森说过,我不在乎有多少人反对我的观点,只要人们读的教科书是我写的。是的,今天主流的经济学在教学、教材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又与它成功地实现了对很多问题的技术处理有关。

不过,这样成功代价也是很大的。在我看来,除非我们假定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已经没有问题了、已经到了可以对它进行技术层次的雕琢的阶段了,否则,抛开对经济学核心思想的探讨和追问而一味地在技术层次做文章,这只会导致经济学本身的贫乏和堕落。实际上,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已经到了很多圈内人士都觉得不可忍受的地步了,因为,即使是技术上的雕琢也得有内容去雕琢才行,而目前主流经济学在思想的贫乏(这是由其做经济学的方式预先就注定了的)大大限制了技术上可雕琢的题材,这使得靠技术取胜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家很难找到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了,变通的办法就是做经验研究,但这仍然不能弥补思想的贫乏对于经济学研究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我把执着于在技术细节上对市场有效性问题进行雕琢的做法称为关于市场的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有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形式化;第二,不注重形式化背后的思想内容,把对真理的追求用“对上帝的证明”来替代;第三,形式化滋生更多的形式化,在形式化的方向上自我繁殖。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符合这些特点。该理论对市场的形式化证明其严谨程度堪比一帮教士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当然,这种证明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也堪比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与现世世界的关联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1 12:22:14
nfgjfgjfgj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2 15:50:36
需求定律所看到的是需求量与价格的“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需求、供给都是交换增量概念,增量的比就是价格,所以,三者是一组同时被(其它要素)决定的量,而不是谁决定谁。由于传统的经济学一直没有解决价格的决定问题,只是以“价格接受者”为理论前提,所以就看不到价格的成因,只满足于价格与需求供给的相关性分析。说到底,需求与价格的负相关性是由价格的定义决定的。人们自己定义了需求与价格负相关性,却说是发现了一个“需求定律”,就如同定义了树叶是绿色,却说发现树叶都是绿的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23:59:21
ruoyan 发表于 2012-3-22 15:50
需求定律所看到的是需求量与价格的“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需求、供给都是交换增 ...
相关关系确实不能确定就是因果关系,还需要逻辑上的论证。
定义确定了一个理论的前提条件。
科学:在一个前提条件下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

对于你的认识,我认为是很深刻的了。希望和你多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7:13:36
一石两鸟的现象中,石与鸟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而两鸟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
如果定义了对边比邻边是正切,就不能说,正切与邻边的负相关关系是一种归纳出的定律。
我理解,从前提正确地推出结论是理论,但还不能说是科学。科学要求前提与结论要被验证与经验相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7:58:35
lzsxy2009 发表于 2012-1-8 22:51
需求定理就没有好好整透彻,文章按错误的需求定理理解来批判,没有多大意义
  这其实就是犯了稻草人的非形式逻辑谬误。稻草人的非形式逻辑谬误是指,A为了反驳B的观点X,但是由于X的反驳比较困难,就故意将X观点曲解为容易反驳的观点Y,然后A轻松地将观点Y批判到了,就声称自己将B的X观点驳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8:09:40
何全胜 发表于 2012-3-7 10:33
从概率意义上来看,需求定律的推导是一种归纳法,通过事实做出归纳,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反对归纳法的, ...
  你还是没有弄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你得区分需求定律与需求定理的概念。需求定律是从归纳法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不一定具有必然性,而需求定理则是通过效用最大化准则推导出来的,在前提成立的情况下,结论必然成立。
  需求定律一般只对于正常商品才能成立。需求定理表明,马歇尔需求不满足需求定律,但是替代性需求却一定满足需求定律。你得先区分需求定律(需求与价格的偏导数关系),马歇尔需求函数和希克斯需求函数中需求与价格关系的不同。
  需求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Xd=f(Price,income,Price of related goods,Preference,Price expection,etc)
    需求定律一般是说,当其它因素不变时,一个人对于商品的购买意愿是价格的减函数。一个人购买商品的收益其实已经包含在偏好preference这一变量中了,也就是说,这里一定是假定消费者(预期)获得的收益固定,在这种条件下,价格越高越愿意少买。也就是说,需求定律的含义里面已经假定了消费者获得收益是固定的。而楼主却非要故意曲解需求定律的含义来批判需求定律,这就犯了“稻草人的非形式逻辑谬误”。
  我猜测楼主的数学功底应该不算太好,而且我敢说楼主对于价值理论所知不多。因此才导致楼主使用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来批判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马克思故意歪曲价值的一般的和哲学的含义,故意在经济学上重新搞一个价值定义,从而混淆了概念,成为后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错误的根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20:01:33
何全胜 发表于 2012-3-20 09:18
这个例子是有问题的,因为代价小于收益的时候既MC
  这里我想指出,一般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总是希望论证说劳动价值论比效用价值论更具客观性,这其实完全是一个误解。我专门发贴讨论这一个问题。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1405382&extr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 00:48:59
在前提成立的情况下,结论必然成立
---------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前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新古典经济学是在完全竞争、完全信息下的结论。任何理论是在前提条件下才成立的,建议参看波普尔2+2=4不一定成立的文章。参见〈猜想与反驳〉。
我的看法是:对而无用的理论很多。
假设人人是雷峰,结论会是什么?三字经的开篇怎么说,自己去作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 00:50:48
一般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总是希望论证说劳动价值论比效用价值论更具客观性,这其实完全是一个误解。
--------------
都是错误的认识,我就问一个简单的问题:10张火车票,20个人需求,怎么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0 19:36:43
       有三种物品对需求定律提出挑战,除了吉芬物品,还有奢侈品和投机品。卡尔·波普尔说:“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对所有经验主义的命题而言,可被证伪性,是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
      当一个理论与现实不符时,作者认为至少存在4种补救的方法
     (1)抛弃旧理论,创建新理论。当地心说理论与现实不符时,哥白尼创建了日心说。
     (2)限定理论的使用范围,使其在特定范围内适用。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方程,对动能定理的提出了挑战,指出动能定理不适用于物体高速运行状态,所以限定动能定理只在物体低速运行状态时可以使用。
      (3)增加限定条件,使其适用于指定环境。张五常为了挽救需求定律不符合现实的状态,采用了增加理论限定条件的方法。1)凡是直接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皆可变。2)凡是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皆不可变。3)这些在“中间”的、间接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皆可变。
      (4)修改理论使其适用于所有现实情况。奢侈品,吉芬物品和投机品否定了需求定律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的论断。作者对需求定律进行了修正,指出是消费者盈余决定购买量,而不是价格决定购买量。
作者给出了需求定律公式,并分析了吉芬物品,奢侈品和投机品,提出需求定律有4个准则:价值决定价格基准,竞争决定价格波动幅度。消费者盈余决定购买量,价格决定消费者的最低层次。并且给出了需求定律框图。
    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值)与购买量正相关,消费者利益越大,购买量越多;商品的价格与购买量负相关,价格越高,购买量越少。消费者盈余=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格,所以消费者盈余与购买量正相关。设商品的价值为B(Benefit),商品的价格为P(Price),消费者盈余为S(Surplus),购买量为Q(Quantity),消费者盈余转化为购买量的函数为K,则
Q=K(B-P)。



需求定律分析(1):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04555-1-1.html
需求定律分析(2):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29287-1-1.html
需求定律框图:


经济学总结图:



       摘自本人新书《《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下边链接有全书下载,请您批评指正。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0498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25 11:25:57
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