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潜水很久了!我不明白何老欠了你们家多少钱,那个张无常又给你们多少钱
大家在这里不要以一种长者的口气说话.大家好好看看下面文章!
论何新 --一个当代最伟大的学者 在中国当代,如果你认为谁是最有争议的学者?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何新!无论你是多么的喜欢他还是无比的憎恨他,这个人给中国当代以及以后的中国历史长河将留下深远的影响! 了解何新是在偶然的读报当中,那是1990年12月11日,我在《人民日报》当中看到何新和矢吹晋的一次谈话,在那篇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中,何新从国家主义经济观出发,提出了精辟的反对全球化的论点。他认为:世界资源有限,发展机会也有限。在世界现行的经济体制中,走向富裕、现代化,并不是一条对各国都同样宽阔的多行道。另外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在这种构造下,世界各国不可能有和平与发展的平等机会。相反,客观存在导致了国与国之间急剧的贫富两极分化。并且何新提出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成为中产阶级的根本原因由于发达国家自70年代后,将其劳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同时把贫困化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且提出直到今天已经被大家忽略的经济问题,那就是凯恩斯所说的:一个社会贫富两极的剧烈分化,将导致多数人消费水平的下降,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我们其实目前已经出现了这个现象--贫富差距加大。从这篇论战中我们看到一个当代真正的知识分子,那就是矢吹晋最后说的:您的确是一位性格独特的知识分子。看来您什么都不怕,除了真理。这是对何新真实的评价,也是我开始认真研读他的文章的主要理由。 一个人在取得成就,而立刻放弃的几乎很少,如果有几次好的机会都放弃,那几乎没有。何新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年许多知青能为读大学而骄傲的年代,他却选择了放弃,当八九风波以后,准备让他走入仕途,然而,他选择了放弃。在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以当官为最高标准,他却选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没有进过大学课堂的人,却在短短的十几年出书几十本,治学范围涉及了几乎人文科学中的所有学科。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并不因其广博而失于浅泛。在许多领域中,他确实都提出了过人的创见。 他总是以一个异类出现在中国改革浪潮的环境里,当别人还痛斥教条主义专制给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造成的伤害,他却提出了社会价值和思想自由,在那个时代提出了"亚细亚社会形态"的理论问题。当《河殇》里提出的蓝色文明理论为何战胜黄色文明,何新却开始站在国家利益角度反对当时的西方所谓的自由和民主,特别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中国的严重影响。所以,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里的异类和狂人。但他的理论在随后的几年都得到历史的验证。如:苏联解体、八九风波、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警惕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等等,都得到了这位学者的提前论证。当某些所谓的军事专家在预测伊拉克的未来的时候(没有预测准),何新又一次以自己独创的思维,分析出局势的发展变化。 有的学者说他的理论缺乏系统性,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根基。我曾尝试解构他的理论框架,在细读了他的好多文章,也发现了他的这个问题,记得我曾经看见过李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韦森 (李维森)教授)的文章,把一个"制度"这个概念能引出多种解释,并且还很有成就感,我也陷入这个问题思考,学问到底是研究来龙去脉呢,还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呢?特别是经济学。然而何新却在他的《思考2》说穿他写作的目的:我研究经济学的目的,是具有明确功利性的,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我注重的是以经济原理为国家政策服务,寻求探索有利于国计民生,探索有利于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模型和政策,以及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有利于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的经济决策和对策。我开始明白了他的理论基础。他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角度提出了历史不是中性的,是有阶级性的,提出了独特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和政治观,阐明了西方政治制度其实是建立在马基雅佛利、让˙博丹和霍布斯的国家主义观念上的。根本不是现在的中国的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全球化的世界、大同的自由世界,否认国家和民族的存在。我认同何新的观点,我们还没有到达理想的彼岸,不能用幻想的心态解决中国当前问题。就象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所说的那样: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什么关系呢?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这句话可以这样说明。就是说,我们必须研究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那么我们现在的生产方式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我们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下的商品所有者就不是广大群众,而是拥有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本家或食利阶层。所以历史还存在不平等,存在压迫,存在歧视。当我在何新文章里读到这样一个消息后,明白我们不要太盲目的相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个社会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应该相信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树立中华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那么这是个什么消息呢?"1995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曾召开一次极为秘密的全球政治、金融和高技术寡头会议(费尔蒙特饭店会议)。戈尔巴乔夫主持会议,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弗里德曼、索罗斯、比尔盖茨、布热津斯基、奈斯比特等世界精英均出席,讨论全球化战略问题。此会确立了一个在全球保20弃80的方针。即以布热津斯基提出的所谓"喂奶化(tittyainment)的办法,通过分隔和孤立,最终实现弃置以至消灭占全人类80%的不发达民族及贫困人口的国际运动。看来尼采所鼓吹的以少数"超人"精英统治和净化人类的时代正在降临(包括使用"干净"核武器在不大规模破坏地球环境的条件下,使用核武器净化和约简全球人口)。国外有论者评论此会所确定的"全球化"主题是"反民主"与"反福利"主义。这次关系全人类之前途和命运的会议议题是如此之重要,可是却很少被国内乐于侈谈全球化的人们所注意"。 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改革,真是命运坎坷,西方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特别是八十年代末期,在那个思想严重混乱的年代,中华民族遇上一劫,历史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当代的知识分子,然而大多数的学者或者沉默,或者站在对立面。何新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己任,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本来目的和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在1990年北大毕业生的演讲中,是他生平所经历最惊心动魄,也最艰难的场面之一。他演讲的题目是《我向你们的良知呼唤》:"……对去年的整个事件,我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和你们不同。不是据说要搞民主吗?思想自由吗?那么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吗?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吗?如果可以,为什么要写那种肮脏的匿名信?为什么要骂街?为什么搞人身攻击?…………我的知名度哪里来的?我非出身显贵,也没有什么大官人作背景。我知名仅仅就是因为对任何事物,我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我一不屈从.二不盲从。我从不怕什么名人的权威。但我也不怕多数人的另一种权威。我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更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就凭着我这一套独立的思想,我坚持自己独立不阿的人格。…………在今天有勇气的人,美国人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是方励之一类。可依我看,此公是徒有虚名,其实是个懦夫。每个人都知道,从某个时期以来,坐在这个讲台上骂现实、骂这个制度,并不需要勇气,倒能得到国内外的满堂彩。谁敢替这个制度、替这个国家、替这个民族,辩护,讲话,那才真需要一点勇气。…………我对你们说:我看你们所谓民主,只是对某种政治不满的情绪性宣泄,是政治目标毫不明确的鼓噪。我说这种情绪,是十分有害而危险的。因为它极容易被人所利用,它将使共和国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我担心,巨大的民族灾难就在前面等着我们!…………如果认真反省美、日近年来对中国实行的全部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政策,我们就可以很深刻地意识到他们的对华战略始终是深谋远虑、意味深长的。…………有人说,中国那么穷,美国要你干吗?现在世界上最后一个殖民地都独立了,世界上现在还有殖民主义吗?现在世界是什么潮流?对,20世纪的一个历史特点:政治的殖民主义垮台。正是由于出现了以现代社会主义运动为前驱的一系列历史运动以后,政治军事的殖民主义已经垮台了。但是今天,经济的殖民主义,却依然存在,只是换了新的形态。经济殖民主义,在西方人的著作里面有一个观念,叫做"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的关系"。就是中心发达国家用经济手段加政治和意识形态手段,剥削外自不发达国家的关系。这么一个世界经济关系,正在全球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地发生。这一个新的历史动向,很值得深思和注意!谈到爱国主义这个问题呀,方励之讲的那个话有点玄妙的意思。他说呀,爱国主义这个观念过时了,老讲爱国主义非常狭隘。今天的人应该是世界主义者。为什么呢?他说你看现在的跨国公司、资本都是世界化的。你看现在世界整个经济潮流,全球都在趋向一体化。还讲什么爱国主义呀!而且,人到这个国家定居、到那个国家定居,似乎很方便,很自由。世界正在变成地球村,还什么爱国不爱国。观念多么陈旧!………我注意到了这些情况。但是资本无祖国,利益有没有祖国啊?利润有没有祖国呀?!投资哪儿都可以去投,利润也能随便流吗?最大多数的利润往哪儿流啊?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上述是何新在那次演讲会上的精彩摘抄,为他以后的新国家主义经济政治观奠定了基础。 我喜欢何新甚至崇拜何新,不是因为他学富五车、作品繁多、惊人的预测力以及受到领导的赏识,而是因为他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即便历经生活磨难,仍然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感受生活。并且作为学者敢于在风口浪尖时承担中国的历史使命。有人说何新成为不了思想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我觉得当代的中国是需要思想家,但不是现在,现在缺乏的是一个敢于对传统的理论及所谓的名人和政治家挑战的学者,何新担当了这个角色,为我们这些晚辈指引了方向,其实他的理论虽然没有形成思想体系,但已经有了一个思想理论框架。有些人说何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并以此来攻击诽谤这位学者,但从人类历史长河发展中我们发现:真正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是那些自学成才的人所创造的,因为当别人还游戏人生,这些学者忍受孤独、寂寞,兢兢业业探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这里我想申明,在学院里只能培养出二流甚至三四流的人才,他们一般都是社会需要的廉价产品。 对祖国爱之越深,痛就越深。何新以全身心的精力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但我能从他的书中明显感觉到一种悲观,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还是一个智者对将来预测。 何新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的代表,也是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代表。无论你怎么评价,他总将是这个时代和以后社会发展的预测者和影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