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论坛 三区
›
制度经济学
好书推荐-林毅夫 中国的奇迹
楼主
elvin_wang
10640
16
收藏
2012-01-05
近读林毅夫、蔡昉、李周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增订版),一气呵成,感触良多,有种温故而知新的开阔感。尽管这是一本写于1994年的老书,写的题目又大,能写透写深并能有前瞻性实属不易,况且又过去了10多年,还能跟上经济改革善变的步伐,确实是个奇迹。该书是上海三联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很有口碑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从书》中的一本,国内学者写的这方面学术专著书一般很难重印这么多次的,而本书却重印10多次,并被翻译成近十国文字,成为外国人想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读教科书,非常难得。
这本书确实不是浪得虚名,写这么大的题材,全书开合自如,语言平实,条理清晰,分析精到,结构完整,实证资料详实。10多年前就能把握住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主要方案,并能简明透彻地分析和解答潜在的问题,才识和胆略让人敬佩。
本书一开始就高屋建瓴地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作者试着对 “李约瑟之迷”(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作了破解。18世纪初,中国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生产率提高、工业化程度和财富创造等方面都占领先地位,各项经济指标优势凸现,产生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都已具备,但历史却在这里拐了个弯,西方世界得益于科学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经济起飞,并快速走向现代化,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国力却日渐衰微,终至于百年积弱,被列强凌辱。
专家学者对此做出了各式各样的解释。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主要是制度创新的落后。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制度对经济行为影响的有关分析应该居于经济学的核心地位。甚至有人认为,国力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制度之间的竞争。制度具有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制度瓶颈使各种要素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制度的落后造成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落后,而后两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本书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如下:一是高的资本积累率(以低收入和低消费为代价);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转移(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向城镇转移);三是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摹仿先进,少走歪路);四是巨大的制度效率改进潜力;五是大国优势(实现内部交换和梯度发展)。笔者还想加上第六个原因,即粗放式的以掠夺自然资源和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日成为世界第一只是时间的问题(时间表上有2015年、2020年、2035年等不同算法)。
对经济增长的潜在问题,作者作了如下概括:一是经济的周期波动;二是腐败现象和寻租行为的不断滋生;三是银行体系的弊病(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和脆弱);四是国有企业的亏损(经营绩效和产权改革);五是地区差距的扩大(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六是粮食生产问题(三农问题),括号内容为笔者所加,从今天看,似应再加两条,七是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八是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和谐社会、公平与效率)。
随后,作者对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赶超战略和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作了概括,即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形成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建立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毫无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经济绩效和发展战略角度对传统经济制度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剖析,并得出了改革前中国经济增长高成本、低效益的根本原因在于选择了错误的发展战略。这种错误的战略直接造成了扭曲的产业结构、低下的微观经济效率、加剧城乡二元化结构现象、降低劳动力转移速度、城镇化水平低下、生活水平低下、经济结构内生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劳动激励不足等等问题。此外,作者选择国际比较从侧面证明选择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都失败了。
有破才有立,在否定传统战略的同时,提出比较优势战略的可行性,并以“东亚奇迹”为例,分析其与赶超战略的差别。“亚洲四小龙”的成功是因为较早放弃了与其比较优势相抵触的赶超战略,而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增加了出口和经济的外向程度达到比较优势的充分利用。作者还对其竞争性的制度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劳动、土地)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较好地反映了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作者尤其强调了ZF的作用,认为在建立市场规则和实施反垄断法、采取独立的贷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扶植创新、关注公共品和投资某些具有外部性的产业(教育、卫生、交通、能源等),ZF应加大力度。
接下来,本书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改革从农村到城市,方向的坚定性和放权让利是整个改革的基调。对农村改革、国企改革、资源计划配置改革、外贸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改革、价格改革、汇率和利率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改革作了重点介绍。最难能可贵的,作者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三农”问题(尽管那时叫农村改革,还没有“三农”这一说法),并第一次提出了“三农”对我国工业和城市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如在1952-1982年这30年间,国家通过征农业税、剪刀差(不平等交换)和储蓄净流出三项,共从农村获取了6127亿元的剩余。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对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对经济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作了分析,特别对改革发展的周期性、寻租活动与腐败现象、国企改革的难点、呆坏帐与金融体制弊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加重、城镇和农村内部及之间的收入差距等进行了重点剖析。
现在回过头看,这本写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著作是多么地有前瞻性和独特的见地!纵贯近十年来的经济改革主线,无不是围绕着本书提到问题和方向进行的,部分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的,如国企改革和股权分置、金融改革和银行上市、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建设等,有些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十一五”规划之始已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如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公平和效率(构筑和谐社会)。虽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科技人创新和人力资本培育等方面缺少论述和关注,但这不能苛求,这么一本20来万字的著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作者不是能算未来的诸葛亮,10多年后今天的事情不是全部都能预测到的。总体来说,作者分析和阐述的准确性已很令人惊叹和佩服了。
作者论述到这里,自然就水到渠成得出中国改革的道路与经验:渐进式改革和比较优势战略是必然的正确的选择。同时总结出中国改革道路的普遍意义:一是渐进式改革最接近于“帕累托改进”或“卡尔多改进”;二是渐进式改革具有内在逻辑上的有序性和不可逆性;三是渐进式改革能使“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成为现实;四是渐进改革有利于保持改革过程中速度和稳定两种要求之间的平衡。
最后作者总结性地回答了自己的四个设问:
1、以前中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推行了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则在于改革三位一体的传统体制,使中国所具有的资源比较优势能够发挥出来。
2、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活——乱”循环,根源在于经济改革过程中一部分环节的改革先行造成了经济体制内部制度不配套,而走出“活——乱”循环和解决其他诸多转型过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把改革深入到宏观政策环境的层次,使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在比较优势战略下形成新的内部一致性。
3、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就能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逾越各种障碍;而不断获得成功的改革又将有力地支持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
4、中国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是采取了一条代价低、风险小、又能及时带来收益渐进道路。
林毅夫等三人写出这么一部有代表意义的论述中国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的著作,值得敬重。世事如烟,一晃又10多年过去了,是否会有类似有质量的论证中国近十年经济改革经验的著作涌现,我们期待着。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lone_king
2012-1-5 16:24:53
没看过这本书 谢谢楼主推荐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chalihe
2012-1-5 21:15:20
学习一下,豆瓣上评价很高的书。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crystal_chenwei
2012-1-12 10:14:11
正好最近打算读这本书来着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xiangrenkang
2012-2-19 15:17:06
这是读过,不过逻辑起点上,不同意林的看法。林说先有战略后,后才有扭曲资源比价的环境。我看应该反过来。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zenglin1309
2012-3-12 23:40:09
豆瓣上评价很高的书。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7楼
liming_dtt
2012-3-15 10:52:31
谢谢推荐,去看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8楼
shibingyi
2012-3-21 23:25:45
确实是好书!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9楼
lxllyyd
2012-3-22 20:48:33
谢谢推荐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0楼
哈里菠菜
2012-3-24 18:39:23
以前中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推行了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则在于改革三位一体的传统体制,使中国所具有的资源比较优势能够发挥出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制度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1017665
释放了人的生产力 调动了资源。实际是用偏向于个人所得代替传统国家主义,是属于生产力的解放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1楼
zhuosn
2012-3-26 16:27: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2楼
zhuosn
2012-3-26 16:36: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3楼
julyzhaochao
2012-4-1 13:45:04
比较优势。。。大一读过,还做过presentation,不错不错。。。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4楼
tqiqian
2012-4-8 13:47:21
根本没看到东西,扫兴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5楼
sisi410
2012-4-12 23:10:39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6楼
315525625
2012-4-17 09:36:01
确实是一本好书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7楼
sjtree
2012-4-29 21:26:42
有机会品读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下载]《中国的奇迹》林毅夫
林毅夫著作
林毅夫的中国的奇迹
有看过林毅夫老师的《中国的奇迹》这本书的吗?感觉怎么样啊~?
林毅夫 免费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林毅夫
《中国的奇迹》--林毅夫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林毅夫
栏目导航
制度经济学
学道会
爱问频道
经管高考
金融实务版
R语言论坛
热门文章
2026“课题申报”抢跑号角的已吹响!国社科 ...
CDA 认证考试大纲 2025 重磅更新:一二级考 ...
CDA 数据分析师:特征处理核心指南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量子深潜-计算篇:从比特 ...
中国财经文本语料数据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2025年10月23日黄金行情分析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2000-2024年)
签个到
推荐文章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高校老师和学生都在偷偷上的智能体课,到底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