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不靠谱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中的“狐狸爸爸”,可能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胜利者。FT Money有一个传统,每年年底都会举办一场预测大赛,对某个关键性金融指标进行预测,而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参赛者,就是专栏作家凯文•戈尔茨坦-杰克逊(Kevin Goldstein-Jackson)家中花园里的一只狐狸,他的预测依据是他所食用的某种特定类别的鸡肉。(我指的是狐狸吃的,不是戈尔茨坦-杰克逊先生吃的。)
这个方法当然古怪,但结果却是无可争议的:2008年和2009年,狐狸在预测大赛中两次夺冠;2011年,狐狸又将再次夺冠。几次从十几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这是项了不起的成就。
因为狐狸不怎么说话,我们不能直接问它预测的诀窍。然而,有几条经验是明摆着的。首先,走极端的预测结果在此类比赛中取胜的可能性很高,因为专业的预测人士会互相借鉴,以求保稳,但最终结果往往不同于大多数人的预期。
比如,2009年,大多数参赛者预测,英国房地产市场将被“血洗”。而狐狸预测,市场只会温和下跌。事实是,房地产市场上涨了,狐狸由此博得许多赞誉。今年,狐狸预测,富时100指数(FTSE 100)将下跌19%。这似乎有些过于悲观,不过,既然所有权威专业人士都预测该指数将至少上涨3%,那么狐狸很有可能再次取胜。有意思的是,2010年,一只新来的小狐狸参加了比赛,最后输了,因为它犯了个新手常犯的错误——选择了所有参赛选手的中间值,作为自己的预测结果。
第二条经验是跟第一条联系在一起的。权威专业人士通常不靠提供靠谱的预测结果吃饭。不管是专栏作家、还是资产管理机构名义上的“领导”,他们都靠忽悠吃饭——只要听上去靠谱就行了。走极端的预测有时会让你功成名就(在2008金融危机发生前几年预测到这场灾难的人,在未来至少几年内都将备受推崇),但人云亦云可确保安全,特别是用漂亮的专业行话说出来的时候。
狐狸从不人云亦云,也不说什么专业行话。预测的结果自己会说话。不过,有没有人为狐狸提供一份伦敦金融城的体面工作呢?问到点子上了。
狐狸或许一直十分走运,不过,只要对预测问题有所研究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意外。《专家的政治判断》(Expert Political Judgement)一书作者、心理学家菲利普•泰特洛克(Philip Tetlock)对社会科学领域专家预测的准确性做了20年的调查研究。他发现,专家的预测都非常不准,无论在哪个学科,无论专家本人有什么样的实际经验、是男是女或抱着什么政治信念。某种程度上,专家预测最多也只能媲美“黑猩猩策略”——信口开河地预测情况会变得更好、更糟还是维持不变。像戈尔茨坦-杰克逊家的狐狸那样瞎蒙的专家绝对不少。
泰特洛克确实设法对那些专家进行了划分,以一种和平凡无奇的预测能力相关的方式:认知风格。泰特洛克回顾了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的一篇文章,以及更早的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Archilochus)的看法,谈到“刺猬”,即那些用一个单一、强大、符合逻辑的想法判断世界的人。“刺猬”是最糟的预测者。稍微好一点的是那些知识庞杂、自我否定的半桶水预测者。这些人,自然就是所谓的“狐狸”。
译者/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