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娱乐节目能促进GDP? [url=/action/DocumentComment.aspx?id=1024721][/url]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那小兵:不允许电视剧当中插播广告是件得人心的事,但却也不是件可行的事。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将要被砍掉三分之二,这对于一些人是件好事,比如,那些坚守革命岗位的老人们就不喜欢《超女》和《非诚勿扰》,一看就打瞌睡;而年轻人看那些地方戏曲就纷纷逃离,干脆都改上网娱乐了。这能怪谁?还要怪他们身体里的荷尔蒙多寡不一样。如果家里有几台电视机倒也好办,各看各的,各自为乐。忽然间大家都要被“统一”节目,到真是个罕见的新鲜事。这本来是个娱乐问题,但也是个经济发展问题,偏偏和GDP扯上了关系。
就拿美国电视娱乐做例子,它占整个GDP中很小一部分,大概只有不到0.7%,虽然也养活了一大批人,但根据社会学家评估,它真正的价值是“社会安定性消费”。这是个中国人从来没听过的概念,美国人把GDP看成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活动总量指标,一方面要通过经济活跃程度达到经济扩长,增加就业,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越高GDP品质越高,而这个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民娱乐开心指数”,它和经济增量没有直接关系,反而和媒体的娱乐性繁荣程度成正比。这个推算方法就是把人类生命时间本身当成一种社会消费物质单位,用最低成本方式消耗掉人类时间越多,人类花在其他资源耗费性消费的机会就越少,GDP品质也就越高。简单的说,当人民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娱乐节目上时,他们花在追求大房子,追求大型车子这类消耗资源的活动就下降,对于那些担心百姓刻意弹劾官员或整天上网骂人的社会精英们这更是件好事。人没有娱乐就会多花心思惹事生非而不会去做雷锋,因为想做雷锋的人不需要看娱乐节目,这没错吧?有位印度社会学家说过:“如果没有宝莱坞,印度暴乱事件一定比巴基斯坦多”,印度和巴基斯坦基本上同文同种,唯独宗教不同,娱乐管理尺度天壤之别,也就证明了“社会安定性消费”的重要性。如果把娱乐业的社会贡献换算成节省掉的公安警力和城管员人力,加上相关行政人员资源,恐怕它对社会满意度的贡献大得难以衡量,既能减少GDP浪费度,也能提高GDP品质。
娱乐业过去是个很容易控制的行业,把歌舞厅关掉,把录影带定为公安危害品等等就搞定了,除了特别爱读书的人,其他人都准时晚上早早睡觉。但那是三十年前,今天的娱乐业远远不限于一个电视平台,你把砍掉的电视节目换成科学节目,那些不喜欢科学的人就去上网看碟,那些小年青的就爱上网聊,那些社会忧郁症人士就会串联骂街,最后连科学节目本身也成了人民公敌。
不允许电视剧当中插播广告是件得人心的事,但却也不是件可行的事。如果国家免费资助电视剧上映,不耗费电视台成本,那倒也罢,但硬生生砍掉广告项目反而会打击播放积极性,最后造成电视剧失去销售渠道丢掉市场。到时候人人都被迫看电视总局选定的电视剧,可没多久,年轻人上网了,老年人洗洗睡了,人口出生率提高了,孩子成绩上去了,女人们学会打毛线衣了,大家都会哼哼《地道战》和《地雷战》插曲了,唯独电视机厂商跨了,电脑和手机厂商发了,网络收费大增了,美国电影大卖了,中国电影电视萎缩了,皇上与和珅没影了,超女快男都改行搞网聊节目了,电视总局的革命任务终于完成了。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