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57 2
2012-01-06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2011年3月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的主权评级连遭降级,导致融资形势再度紧张,葡萄牙成为继希腊、爱尔兰之后第三个向欧盟申请救助的欧元区国家。之后,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希腊经济快速衰退、处于债务违约边缘,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投资者对欧债危机蔓延的担忧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为妥善解决主权债务问题,10月23日、26日,欧盟各国在布鲁塞尔连续两次召开峰会,重点讨论银行业注资方案。10月26日召开的欧元区峰会上,各方就希腊债务减记比例、优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资源等问题达成框架性共识。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关于发行“稳定债券”可行性的绿皮书》,提出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稳定债券”的三种可行性方案。12月9日,被称为“拯救欧元关键一役”的欧盟峰会达成了涵盖除英国外其他欧盟国家的新财政协议,并就包括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等在内的危机援救机制做出了更明确的安排。

  点评:虽然人们对导致欧债危机的原因早已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解决危机却仍然束手无策。假如欧元区成员国不能实施协调互补的经济政策,欧元区将面临更加缓慢和艰难的经济复苏过程,成为影响全球金融稳定最大的风险隐患。不管是“共同债券”,还是“财政新约”,要解决欧债问题,欧盟各国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并形成多层面“合力”,这可能将进一步提高欧洲一体化水平。

  2.奥巴马签署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

  2011年8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74票赞成、26票反对的结果如预料之中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而此前一天,众议院也通过了同一法案。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国会将同意提高美国债务上限至少2.1万亿美元,足以支撑美国政府开支到2012年底,并在10年内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以上。国会将分“两步走”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第一步债务上限将立即提高9000亿美元,同时10年内削减政府开支9170亿美元,削减的部分将主要来自于国防、交通和教育等领域。第二步是国会在2011年晚些时候再次提高债务上限1.2万亿~1.5万亿美元,同时将成立一个由两党议员各占一半人数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削减财政赤字约2万亿美元。法案规定不增加税收,还要求建立一个机制,以保证即便专门委员会无法就削减赤字达成协议,国会也可以自动开始削减政府开支。

  点评:得益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政府一直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独享低廉的融资成本,逐渐形成了“两高一低”的经济特点,即高负债、高赤字和低储蓄。虽然,两党在最后时刻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但此举仅暂时解决了美国债务违约的短期警报,严峻的债务形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这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3.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举行戛纳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4日在法国戛纳召开,会后发布了《戛纳公报》。公报内容涉及促进增长和就业的全球战略、建立更加稳定和更具弹性的货币体系、改革金融领域和加强市场诚信、解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问题和推动农业发展、改善能源市场和继续应对气候变化、避免保护主义和加强多边贸易体系、应对发展中的挑战、加强反腐败斗争以及改革21世纪的全球治理。与会各国领导人通过了“促进增长与就业的行动计划”,同意采取协调一致措施,各司其职,以应对短期经济脆弱性问题,并在中期内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但会议并未就IMF援助欧洲达成协议。

  点评:虽然仍留下了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但G20戛纳峰会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标志着世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新阶段。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西方向非洲、南美及亚洲国家提供援助。戛纳峰会上,包括欧洲在内的西方世界向新兴市场国家求助成为主要议题之一,这是世界越来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4.日本大地震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故。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股市和汇市均震荡激烈,日经225指数大跌634点,跌幅达到6.18%,创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美元兑日元盘中则最低报80.63日元,日元创下16年来的新高。全球主要股市几乎全线下跌,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股市的跌幅在1%以上,欧洲三大股指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日本中央银行3月14日宣布向市场投放18万亿日元,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确保金融稳定。由于控制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危机的成本存在不确定性,日本公共财政面临巨大的下行风险,国际评级机构惠誉5月27日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

  点评:自然灾害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此类事件的爆发对金融市场的扰动通常是巨大的。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遭遇该国有史以来最强地震,不仅其经济发展将蒙受巨大损失,这一重大突发事件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变数,将拖慢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

  5.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历史性降级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级下调至AA+级,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标准普尔指出,下调评级是因为美国国会通过的赤字削减计划不够有力,不足以稳定美国的债务状况。标准普尔还对美国政治体制进行了措词尖锐的批评,认为美国在面临持续不断的财政和经济挑战时,其决策和政治体系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有所削弱。全球市场因美国评级下调而出现大规模动荡,并引发了人们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二次衰退的担忧。

  点评: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评级下调可能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美国政府每年将支付更多的利息开支,使美债危机雪上加霜。同时,美国此时遭遇降级,更直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令本就十分脆弱的全球经济形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6.“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球

  2011年9月17日,美国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的和平示威活动,号召2万人占领华尔街,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此次活动由加拿大非营利杂志《Adbusters》于2011年7月发起倡议,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美国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包括工会、社会团体、大学生和失业者在内的游行者自称代表99%的社会民众,受到控制着美国财富40%的最富有的1%的人剥削。活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华尔街大银行要向消费者收取更高的账户费用,从而转嫁2010年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给银行带来的成本负担。10月8日,“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呈现升级趋势,示威者在首都华盛顿及美国其他地区举行游行活动,成为一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之后在欧洲等西方多个国家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游行示威活动。

  点评:华尔街作为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没有被追究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反而得到政府大笔的资金救援,享受着高额的福利和奖金。另一方面,广大的中下阶层却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失业,使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被拉大。“占领华尔街运动”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敲响了贫富差距过大的警钟,如何尽快缩小贫富差距,缓解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成为应对金融危机之外的又一棘手问题。

  7.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多家大型银行评级

  2011年11月29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评级公司下调了包括美国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在内的15家大型跨国银行的信用评级。其中毅然下调7家美国银行评级,分别是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富国银行、摩根大通以及美国纽银梅隆,各被降一级。欧洲方面,标普下调汇丰、巴克莱及瑞士银行等评级,分别由AA-级降至A+级、A+级降至A级、A+级降至A级,但维持德意志银行以及法国兴业银行(微博)(12.71,0.21,1.68%)等德法银行评级,这两家银行评级均为A+级。12月15日,惠誉公司宣布下调七家美欧大银行评级。将巴克莱银行、瑞信集团的长期信用评级下调两级,从AA-级降至A级;将美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和高盛的长期信用评级下调一级。同时,惠誉宣布维持对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的A级长期评级,以及法国兴业银行的A+级长期评级。

  点评: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已经使评级机构饱受诟病,在当前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评级机构下调多家欧美大型银行的评级只会给原本脆弱的金融市场雪上加霜,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推手。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国际大银行的评级纷纷惨遭下调的情况下,对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提供了进一步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良机。

  8.纽交所和德交所正式合并

  2011年2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与德国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合并,组建世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表示,经双方董事会同意,双方合并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商业运作阶段,根据双方初步达成的协议,将在纽约与法兰克福设立双总部,这项合并将加强法兰克福与纽约作为世界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新集团同时在巴黎、伦敦、卢森堡及世界其他地方进行业务活动。而双方在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里斯本等其他地方的全国性交易所,仍将保留各自在当地市场的名称,所有交易活动将在当地管理规则与框架下运营,合并后的集团将与所有市场的管理者保持密切合作。1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有条件通过纽交所与德交所合并交易的反垄断审批。目前,这项交易还需要寻求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点评: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后,面对残酷的行业竞争和更趋严格的监管规则,全球证券及衍生品市场在过去几年掀起一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此次两强之间的联盟将建立一个跨越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的全球最大证券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垄断90%以上的欧洲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从而彻底改变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格局,形成一个具有规模效益的行业垄断体,对双方来说可谓双赢。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来源:《中国金融》2012年第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6 17:26:29
9.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频现大幅贬值

  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的阴云依然笼罩全球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迫使投资者把资金转移到更安全的避险币种当中,美元走强趋势明显,风险资产包括新兴市场货币却遭遇大幅贬值。从2011年4月份、5月份开始,巴西的雷亚尔、印度的卢比半年来贬值幅度都超过10%。此外,墨西哥等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墨西哥银行表示将再次采取向兑换市场拍卖外汇储备的干预性措施,以保证外汇市场充足的资金和正常运作。该措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启用。伴随着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跨境资本流动也出现了从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

  点评:不久前还在为货币升值而担忧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现在却突然为贬值而绞尽脑汁。为了避免货币市场过度波动引发新一轮货币危机和资金急速撤出风险,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当局可能将频频出手干预汇市,以稳定本国的金融市场。

  10.金砖国家签署金融合作框架协议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三亚举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巴西开发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印度进出口银行、南非南部非洲开发银行等五家银行将从多个方面推动合作: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服务金砖国家间贸易投资的变化;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加强金砖国家在资源、高新技术、低碳、环保等领域的投融资合作;积极开展资本市场的合作,包括发行债券,企业上市;进一步促进成员行在经济金融形势、项目融资方面的信息交流。该框架协议对深化金融合作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开放的金融合作体系。

  点评:这是金砖国家首次签订高级别的金融合作协议,这一计划将建立与扩大五国本币贸易与本币结算放在了首位。金砖国家作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一直承受着美元动荡带来的结算风险,因此在五国之间推广本币结算,有利于推进五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更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7 14:05:29
收藏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