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2-4-2 09:18:00
高手如林的地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 23:03:44
chapter 12 不确定性 (下)
      今天从12.3开始看的,效用函数在这里由于表达了期望的意思,所以又叫做期望效用函数。也叫做“冯诺依曼-摩根斯塔效用函数”,哈~记几个人名感觉很装13是不是? o(∩_∩)o
      由于表达的是效用,那么对它进行一些特殊变换,它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比如说,在这里提到一种正仿射变换(positive affine transformation)就是v(u)=a*u+b。哦~这相当于是坐标的变形,但是不改变大小排序咯~~这让我想到序数论的效用观点。
       12.4比较文字性地证明了为什么期望效用是合理的。看得有点晕。特别是那个“独立”的说法来说明可加性的问题。我后来明白了一点点:
      对于一个函数f(x,y), 什么时候它可以表示成f1(x)+f2(y)呢?或者,为什么它可以表示成f1(x)+f2(y)呢?
      那就要满足f对x的偏导,与y无关。这就是独立了!

      接下来,就是风险厌恶和风险偏好者的效用函数的凹凸性了,这个曾经学过,所以看得很快。一句话总结就是:风险厌恶者的是凹函数!如果保费合理,他会投全保。

今天妈妈爸爸来看我了,好开心~~他们住两天
明天也许没有时间看书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9:44:15
chapter 13 Risky Assets 风险资产
        这一章讨论的是投资组合的问题。核心是利用均值和方差的信息。在这里,效用表示为平均收益和方差(风险)的函数。
  1、简单的情况:考虑某个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进行组合。
         用x表示风险资产占的比例。那么当x变动时,收益率(均值)和风险(标准差)就都会变动。P240页最终证明了此时风险的价格(Price of risk)是风险资产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再除以风险资产的标准差。这里我卡了很久,最开始总怀疑那个图13.2,均值和方差的关系为什么那就是一条直线呢?我觉得这里的符号很多,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哪些是外生变量,哪些是内生的。比如这里要看均值对标准差的导数,那就用隐函数求导法则,分别将它们对x求导,结果是不含有x的,也就是说这个变化率是与x无关的,所以说是直线。o(∩_∩)o     得到了风险的价格!这就是预算线!
        然后如果确定无差异曲线(也就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的主观上的感觉),那就能找到最优咯

2、beta系数
      一个资产相对于整个市场风险来说,它的风险值beta=它的风险程度/市场总的风险程度。

3、市场的均衡情况
     类似于无套利原理,“所有的风险资产,经过风险调整校正后,收益率必然相等”。嗯,我觉得必须说一下,这里的调整不是真的能去把这个资产的风险降低,而是一种数学上的换算而已。
     什么是调整校正呢?对于一个资产i,它的风险就应该是它的beta乘以市场风险sigma。那么它应得的收益率(也就是校正收益率)就是它的风险乘以风险的价格。
      根据这个原理,这里推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哈,好耳熟,今天学到了它的中心思想咯~      简单地记一下:任意一个资产的收益,应该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它的beta系数乘以“这个市场的收益率减去无风险利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21:14:05
chapter 14 consumer's surplus
消费者剩余(上)
"In this chapter wo will consider some more approaches to the problem of estimating utility from observing demand behavior"嗯哪,这一章的目标是从需求表现里来估计效用,也就是研究消费者从中获利的东西。
      1、在离散情况,可以通过显示偏好来证明:保留价格r(n)>p>r(n+1)
          消费者剩余CS(n)=v(n)-np 总效用减去消费支出咯
      2、消费者剩余CS的其他解释
            * 消费者在消费时,从第一个商品,到第n个商品中,每个商品获得的剩余之和。就是把np拆开,放到每个保留价格r(i)里面去
           * 消费者要放弃这个消费,所需要补偿的价值。
      3、在连续函数的情况,可以通过积分来计算!
      CV和EV那里还没看完,明天继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23:17:03
真的比较喜欢这个帖子,跟着大家一起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23:39:13
加油……挑战自己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00:05:25
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08:49:43
看看,了解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09:12:08
加油,词典可能不太适合比较专业的名词,建议拿一本中文版对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09:36:38
很为楼主感动 加油 你一定能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0:39:14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纸质的书一般读太贵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0:49:08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1:12:53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1:42:24
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1:45:37
最近在学习平新乔的十八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3:10:50
thanks for shar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3:20:55
主持楼主,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5:53:09
有目标,有毅力,祝楼主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8:29:05
chapter 14 consumer's surplus
消费者剩余(下)

        从14.8 compensating and equivalent variation 开始看起的。对于这个equivalent最开始看成了均衡的意思,误解误解,后来一看中文版,才知道这一节的标题是  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从图中直观看,觉得有点像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析过程。。。
主要要记住:
        CV:补偿变化,即在新的价格下,要让消费者回到原来的效用水平,需要补偿多少收入。
         EV:等价变化,即消费者为了避免价格变动的影响,愿意放弃的最大收入。。。我自己有个理解,就是:相当于涨价之前,消费者被拿去了多少收入。


         这两个变化,本质上衡量的是“how far apart tow indifference curves are”  从图中14.4可以看到,就是两种不同斜率的直线作为“尺子”,来度量两个无差异曲线之间的距离。这个为什么距离不同呢?这是因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之下(不同的预算斜率),一元钱对消费者的价值是不同的。


         生产者剩余分析模式差不多,只是曲线是向右上方弯曲的,所以计算的面积是一个倒着的三角形。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和政策分析有很大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19:50: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22:07:14
不錯,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22:18:02
打印出来读好些 对眼睛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11:10:07
支持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14:04:27
有志者事竟成,楼主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14:42:06
加油,精神可嘉。虽然不考研了,但是祝福你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19:00:27
加油!共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22:05:54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23:38:10
   看到 你这篇文章  真的有点小感动  努力吧  兄弟,几年 或十几年后 回想起这段日子 你会很 骄傲 自豪的 。 有时候,我们太在意结果,却忽视了过程。不要去想 成败,太俗,这样坚持下去,水到渠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23:45:05
chapter 15 market demand  市场需求
这一章大概是两个主题:围绕“总”的需求,和弹性。
这一节很多在当初学微观的时候就讲得比较细致了,现在再来看,发现的确还是有理解得不是特别透彻的地方。
比如说这一段,看了好多遍:
If all consumers are facing the same prices for goods, then all consumers will have the sam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at their optimal choices. Thus the inverse demand function, P(X), measures 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r the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 of every  onsumer who is purchasing the good.


1、为什么是same marginal rate,最开始一直不理解,后来才注意到那个at their optimal choices。哦!就是在最优情况下,最后一单位的消费带来的效应一定等于那个物品的单位价格嘛!理论念叨得多了……该灵活运用的时候还是想不起来,说明理解不够深刻。
2、为什么是对于 every  onsumer 来说呢?X不是加总么……这里有点迷糊,明天再想

今天这章没看完啊……开始太晚了,不过今天的高数任务完成了,明天可以开始高数下最后一章,级数了!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8 08:26:24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