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的各位达人,帮我看一下附件中的文献吧,是一篇对M. A. Nowak and K. Sigmund在1998年所提出的间接互惠的形象赋分机制的实证研究文章,发表在2000年的science上,基本的结论是我们更乐于帮助慷慨的人,我们帮助慷慨的人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们慷慨。
他们的实验设计的很精巧,可是lz各种看不懂啊。不知道每组10(其中有一组9人)是怎样进行6轮两两互动的,虽然实验者误导subject说,他们之间不可能有重复的互惠交往,可实际上是有的。文章中说的每一轮当一回donor,每两轮当两回receiver是怎么个做法啊啊啊啊……
另外在数据整理的时候,怎么弄的啊,方差分析就不用解释了,只是他们是怎么个从对每个人的分数进行整理,另外又是怎么计算每轮、每组进行离均差的啊??????
有哪位达人有时间能帮我看看啊???!!!!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