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905 0
2007-01-06

作者:[美]迈克尔·G·哈吉米可拉齐斯、卡马·G·哈吉米可拉齐斯
聂丹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格式:PDF格式
大小:694页,20兆
出版日期:2003年
语言:简体中文

82675.rar
大小:(18.86 MB)

只需: 3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现代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pdf


内容介绍:
现在我们综览全书。对这本书的8个部分作一个简短的阐释口
第1部分:导论{第1章}这一章通过考察货币的职能、定义及预览货币与经
济的关系,阐述了货币在经挤中的重要性,它还引入了两支柱分析框架,这个框架
是我们分析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基础。
第2部分:美国的金融体系:参与者、工具与环境(第2-a章)货币是一项关
键的金融资产,但它并非金融体系中惟一的金融资产。第2部分通过引人参与者,
它们所发行、所获得的金融工具以及它们运作的环境而描述了整个金融体系。
第2章提出了两个问题。谁是金融体系的参与者?它们为了t一么要发行并获得
金融工具?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一章解释了国内经济与外国经济的联系,并
介绍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及不对称信息的概念。第3章解释了金融工具的石个
特征:到期日、市场化程度(可售性)、收益率、风险、流动性及可分性。第4章从这
些特性的角度描述了金融体系中的基本工具,并将金融工具加到参与者的资产负
债表中口有6类参与者:家庭、公司、金融中介机构、政府、联储及外国参与者。这
些参与者的资产负债表是其金融条件的缩影口将这些参与者的资产负债表加人活
生生的现实,就可以描述它们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也是贯穿本书的经济学的两支柱
之一口第5章回顾从参与者运营其中的旧金融环境到新金融环境的变迁。在20
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金融环境的一个关健特征是银行存款上支付的利率是由市
场决定的。相反,在旧金融环境中,是监管者设定存款利率。该章开头即解释了使
得新金融环境的出现变得不可避免的市场力量,最后又考察了在危机与困境—
即2。世纪80年代的节俭机构危机与20世纪90年代信贷困境—中新金融环境
是如何运作的。
第3部分:货币、利率与价格(第6-10章)第3部分运用两支柱分析框架来
解释参与者的资产选择行为、金融市场上参与者的相互作用,以及国内金融工具市
场、外汇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间的联系口
第6章通过解释公众(家庭与企业)基于第3章中介绍过的资产的特性而进行
的资产选择来提出资产需求的5项法则。第7章首先分析了银行的存款利率决定
行为的理论,并用该理论来解释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存款利率的变动。然后它
将存款利率决定的理论与资产需求法则联系起来,提出了现代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8章运用了联储、银行与公众的资产负债表,提出并运用一种简单而现实的解释
货币供给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非借人准备金、借入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及超
额准备金概念为基础的。该章的附录揭示了货币供给的货币基础的方法。第9章
转向了市场,运用货币市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债券市场(可贷资金理论)来解释
利率的决定,该章还理论联系实际地解释了联储在1987年股灾后的行为,并比较
’了联储与Bundesbank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货币政策。第10章将外汇市场与
商品和服务市场加进经济中来,从而完成了该分析框架。该章还以一种简单的方
式引人了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来考察政策和其他冲击对利率、价格和产出的影
响。该章的重点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化对利率的4种效应:流动性效应、实际收人效
应、价格水平效应与预期通货膨胀效应。第10章运用了该模型来评价和比较20
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与日本的政策传导。
第6章到第10章对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在市场中的相互作用作出了全面的、确
切的解释。剩下的每一章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讲授者可以调整该顺
序,以适应自己课程的需要。
第4部分:联邦储备系统及其行为(第11-1章)第4部分将现实中的数据
与联储的政策报告结合起来,它运用了一个分析框架,该框架有助十人们理解并评
价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联储的决策。不断追踪最新信息的分析包括分析为什么联
储在1993年7月下调了货币总量目标的政策地位,并在1994-年更大程度地依赖
其政策过程中的判断和抉择。
第11章展示了全部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并考察了从该结构中产生的
政治问题,如时下正在进行的关于联储独立性以及降低其神秘性的争论。第1章
详细解释了飞2个联邦储备区银行的运作,如它们作为银行的银行、美国政府的银
行以及银行的监管者的角色。第1章引人了一个三阶段的过程,从而将货币政策
的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联系起来。该章运用了这个分析框架来分
析联储过去、现在的政策,包括联储在1993年7月降低了货币作为中介目标的地
位的政策。该章结束时讨论了联储如何运用短期实际利率作为在1994年2月至8
月间实行中性货币政策的一种指标。第14章解释了纽约联储银行的交易台如何
决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的数量,联储观察家们在传统上如何追踪每天
的公开市场操作以推测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以及联储如何在1994年宣布这种转
变而不是通过联储观察家们透露这种转变。然后它运用了联邦储备体系的一个现
实的统计资料来解释所有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的因素。第15章详细地解释了
准备金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该章在开头讲述了联储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后,
即用一个“弹跳球”的比喻解释存款创造的机制。接着它将存款创造机制与第S章
中介绍的货币供给过程联系起来,并提出了对于所有影响货币供给的包括利率的
因素的全面讨论。最后,第16章将货币数量论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报告与20世
纪80年代、90年代的现实的数据结合起来,解释联储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该
章解释了放松管制所引起的挑战并运用数据表明,从20世纪SO年代中期以来联
储的行为表明它似乎在以经货币流通速度调整过的货币增长率作为目标,它等于
名义国内总产出的增长口在这个方面,我们看到1993年联储对货币总量目标的降
级是以联储在1982年开始从货币目标撤离为信号的。
第5部分:金融机构:结构、监管及行为(第17-1章)第5部分考察了金融
机构的结构、它们运作期间的监管环境以及它们用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口
在提出了一个考察金融机构的组织和结构的路线图后,第17章集中考察了银
行与节俭机构的结构与监管。该章评价了自《19$9年金融机构改革、恢复一与改进法
案袄the Financial Inntitutios Reform, her拉d Enforcement Act of]989)一一它
是因节俭机构的危机而被通过的-·,一以及《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
(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rt of 1991)实施以来的
金融变革。该章还考察了当前关于合并监管机构及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的争论。第
18章提出了一个利润最大化模型来解释银行的行为。该章以美国商业银行的一
个现实的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开始,并运用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这些概
念是与第2章中所介绍的不对称信息概念相联系的。该章阐述了如何用利润最大
化行为来解释银行简化的资产负债表中每一项的决策,从而赋予银行的资产负债
表以活生生的现实。该章还运用了利润最大化模型来解释20世纪90年代的信贷
困境,从而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最后,第19章解释了非存款机构如金融公司、
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及养老金的结构、监管及决策。
第6部分:金融市场、利率及货币政策的传导(第2II-2章)第6部分拓展
了第9章中引人的对金融市场的分析。这部分的各章更为详细地考察了存款市场
及货币市场,并加进了更多的金融市场,从而加进了更多种收益率。
第20章显示货币需求理论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是如何演进的,从而得出
了货币需求法则,重点阐述了对交易动机及投机动机的现代处理方法。第1章探
索了存款市场的运作,从而拓展了第7章中对影响存款利率的因素的分析。遵循
第7章中的方法,从存款市场上揭示出来的存款利率关系被包括在货币需求关系
中,以得出一个关于货币需求的完整的理论。本章还解释了银行在0世纪9。年
代早期为什么在吸引存款上不那么积极了,以及放松管制如何影响了20世纪0
年代和90年代早期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口第2章考察了货币市场的运作,以解释
联储、公众、银行的行为以及价格水平、实际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利率、
货币数量及存款利率的。该章还运用了货币市场模型来考察联储在以货币数量为
目标或利率为目标的情况下的不同作法。第23章将金融体系的模型加以分解,以
解释影响一系列债务证券利率及股权证券收益率的因素。首先该章考察了利率的
期限结构。它还考察了关于缩短政府债券的到期日是否会降低长期利率的争论。
接着,该章考察了利率的风险结构;最后,该章运用了一个包括股票市场的四类资
产的模型来考察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公开市场债务证券利率、银行贷款利率、存款
利率以及股权证券的收益率的。
第7部分:金融部门与实际部门的结合(第24-章)第7部分将第10章中
的金融部门与实际部门间的联系的讨论加以拓展。该部分的各章更为详细地阐述
了影响利率、产出及价格的因素。它们还解释了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执行
的争论背后的理论基础,并运用了经济历史显示这些争论在实践中表现如何。
为使我们早先对金融部门与实际部门间的联系的讨论尽可能地简单化,第10
章略过is-LM模型,直接进人AD-模型。相反,该部分是以I-1,,Ilri模型开
始的。第24章提出了I--LM模型的一个现代版本,它包括国际联系和信贷渠
道口第25章运用该模型来考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变化、私人部门行为的变化
对利率与产出的影响。该章解释了美国在0世纪80年代、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
的孪生危机,从而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它还解释了20世纪9。年代早期阻碍
美国经济的冲击与逆风。最后,该章运用该模型来考察联储是如何选择货币政策
的中介月标的。第2章将Is-LM模型与投人品市场联系起来,并运用了AD-
AS模型,该模型解释了影响利率、产出与价格水平的因素口第7章更为详尽地考
察了宏观经济模型中最有争论的部分:总供给关系背后的理沦基础。该章提出厂
理性预期的概念,并解释一r新古典经济学家是如何将此概念与劳动力市场连续出
清的假设联系起来的,而新凯恩斯主义者将它与劳动力市场的缓慢出清的假设联
系起来r。该章接着考察了凯恩斯主义者、古典经济学家、新凯恩斯主义者及新古
典经济学家的政策处方口第28章运用Al〕一AS模型以及菲利浦斯曲线来考察通
货膨胀与失业间的关系。该章考察了战争、供给方的冲击、股灾及经济决策的改革
对通货膨胀、产出、失业与利率的影响。
第8部分:国际金融(第29-30章)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全书中出现的对国
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分析加以拓展。
第29章首先从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然后将它们一与外汇市场联系起
来。该章解释了外汇市场在弹性和固定汇率体系下的运作,并解释和运用了利率
平价和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最后,该章解释了现存的国际支付体系—它是固定
和浮动汇率的混合物—的演进。第30章通过建立和应用IS -1,M-BP模型拓
展了对经济政策的国际方面的讨论,这里的BP曲线表示国际收支。该模型很适合
解释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经济政策的效果的不同。该章还解释了1992
年和1993年欧洲货币机制的危机,从而将理论与实际联系了起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0:31: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