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三座大山
中国人凭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但却并不幸福。因为新中国的三座大山压的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教育、房产、医疗。买房就变房奴,有了孩子就要教育的投资,平时还得攒钱以防有个灾病。所以,即使中国人吃的再好,住的房子再高,开的车再高级,就是不幸福。
问题是要一点一点解决的,这次把焦点聚集在退休人群的身上。
工作三十多年,60岁退休。本来应该享清福了,可还是摆脱不了三座大山。给自己攒钱看病,给孩子攒钱买房,给孙子投资教育。但从年龄群上看,中国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可实际上是他们再养我们。而且我们算一笔账,每个月要交1000左右的保险,交30多年,退休开2000元。粗略的算,你要活75岁才够本。别跟我讲什么人民币缩水,你怎么不说人民币贬值呢?
那么如何让老年人幸福起来呢?那就要琢磨怎么把三座大山从老年层移走。在自然界里,大象如果感觉到自己要老了,就会自动的脱离象群,找到象冢,然后等死。人类社会当然不会弃老不顾,我们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安顿老人的地方。
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一个设施齐全的老年村。自己种无公害的有机蔬菜,养心情舒畅的鸡鸭猪牛羊,下棋,打牌,游泳,上网,生活岂不快哉?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资金来源的问题了。先期的投入有宿舍,基础设施,还有娱乐器材。这个融资可以有国家、地方ZF和老年村的人共同解决。种植和养殖可以由老年村的或者周边的农民来负责。水电煤气都给通上。最重要的还要有医疗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心理的辅导。
在人类的社会里,只要收入>支出,那就能继续下去。而老年村的目的不是盈利,那只要收支平衡就好了。我们预计一下。假如每个老人先期投入1万,100位老人就是100w了。这就能解决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后续的每位老人每月收300—500的,那每个月就是3—5万的收入了。这么算的话,貌似ZF也不用投资多少呵。有一点是没错的,集中管理有利于成本的缩减。100位老人只是一个假想,如果成千上万的老人呢?那更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它继续下去。那么大的一笔钱,如果制度不完善那就很容易滋生腐败。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它是非盈利的。那么多出来的钱该如何分配呢?这是个难题呵。
建立老年村的目的就是让老年人摆脱“新三座大山”,那么效果如何呢?这里又要把中国的文化扯进来。老人舍得下儿孙吗?我觉得文化的东西没有对错,在于宣传。处于自私的角度,老年人去老年村是非常好的选择。而且如果试点成功,会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另外,半个月或一个月看一次孩子,远没有和孩子住一起受的委屈多。而且除了农村老人外,有退休金的老人,每月拿出300-500的之后,手头上也是非常的宽裕的。老有所依,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悠哉悠哉的,何乐不为?
那么老年村的出现会对这个社会有多大的影响呢?这也是影响它能否建成的最大因素,其中表现在就业上的矛盾最突出。
首先我想全国一定有非常多的“老人房”,就是只有老年人住的房子。如果这部分房空出,那么对于缓解全国房资源的紧张也是有利的。帮子女还房贷那是另一回事,你自己选的做房奴的。所以这对房地产的打击也是不小的,但中国人有房住有房租了,这你怎么看?
第二就保健品,医疗这部分的打击会不小。但是如果中国的病灾少了,那不是很好吗?
还有一座大山是教育的投资。这个很妙,现在真的是6个家长养1个孩子,所以中国的教育慢慢的形成了产业。如果老人不带孩子,那么就会衍生很多带孩子的工作。
相应的,我们看看老年村会提供哪些新的工作。其实很矛盾,自己一直想控制老年村的盈利,可是又不得不为全国的就业考虑。保安,保洁,厨师,水电维修,等等等吧。除了交通这一项,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城市来经营,当然,这里不需要税,不需要太多的官僚。
我觉得这个的前景还是很大的,可能如果让商人来做的话,盈利会很多,但性质似乎就变了。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其余的都是虚荣,死了带不走的。建立老年村,其实是想还人们一个清净的地方。吃饱,穿暖,有睡觉的地方,平时还能娱乐,何乐而不为?追求那些个GDP,却过得不幸福,那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