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4256 2
2007-01-07

2006年10月27日,我参加了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留德学者学生联合会全体会议及专业学会会议,并以《国内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可选择的工具》为题作报告,现将文章贴出,与各位探讨汇率风险规避问题。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

2005年7月21日晚19 时,央行发布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的公告,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 ,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所做出的重要决策,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积极改革给国内外贸企业带来了冲击。这是因为在以往的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政府承担了外汇市场的汇率风险,因此国内外贸企业普遍缺乏对浮动汇率及汇率浮动(方向和幅度)不确定性的认识, 以及规避由该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的意识。在人民币汇率逐步实现浮动汇率的进程中,如果它们不采取任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那么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它们的盈利能力。例如,一个外贸企业将在三个月后收到一笔美元帐款,在不采取任何汇率风险规避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到期日美元对人民币贬值,那么该企业实际的人民币收益就要低于预期值; 相反,如果该外贸企业将在三个月后支付一笔美元帐款,在不采取任何汇率风险规避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到期日美元对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实际的人民币成本就高于预期值。

带来冲击的同时,人民币汇改也将促使外贸企业增强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积极地了解规避汇率风险可选择的工具,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工具本身的性质使用它们,未雨绸缪,在外贸合同实际履行前,锁定交易的成本及收益。

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

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被分为两大类:

㈠ 内部工具: 可以这样理解内部工具,即使用内部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不会牵涉到外贸合同签订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从企业现金流量的角度看,在使用内部工具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因外贸合同引起的现金流量以外的现金流量。这类工具包括:

1. 从优选择外贸合同计价货币: 如果外贸企业在外贸谈判中有相对较大的控制力,就可以将选择合同计价货币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即根据对汇率走势的判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货币作为合同计价货币。在目前人民币升势下,进口合同选择美元计价,出口合同选择人民币计价,对企业来说是明智的策略。

2. Leading: Leading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外贸企业提前偿付债务“。 例如,一个外贸企业在六个月后将偿付进口货款100万美元,同时该企预计在三个月后将收到一笔出口货款100万美元,由于六个月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该外贸企业可以在三个月后用收到的100万美元货款提前偿付债务,因为两笔款项数目相等,一方面企业清偿了债务,另一方面避免了六个月后因为美元对人民币大幅升值而引起的成本增加。而且企业提前偿付债务往往会得到债权方的债务折扣,减少企业的成本。

3. Lagging: Lagging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外贸企业推迟收取货款“。例如,一个外贸企业预计三个月后将收到100万美元的出口货款,而六个月后将支付100万美元的进口货款,该企业可以在六个月后收取出口货款以抵偿进口货款,这样企业在三个月后和六个月后的净现金流量都为零,自然就不会因为汇率的不确定性而遭受经济损失。

(二) 外部工具: 与内部工具相反,企业使用外部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将牵涉到外贸合同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从企业现金流量的角度看,外部工具的使用将引起企业与第三方的现金流量。外部工具包括:

1. 外汇远期合同: 即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外贸企业与外汇买家或卖家(通常为外汇银行)签订出售或购买外汇的合同,合同约定外贸企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以现在确定的汇率出售或购买外汇。例如,一外贸企业预计六个月后有一笔美元应收帐款,金额为100万美元,该企业与某外汇银行约定六个月后,以1美元兑8.0元人民币的汇率出售这笔美元。这样,如果到期日1美元跌破8.0元人民币的关口,外贸企业依然可以保证800万人民币的收入,而外汇银行在这份合同中承担了美元汇率走低的风险和由此引起的损失。必须指出,外汇远期合同规定了企业到期出售或购买外汇的义务,它没有变通的选择。在前述的例子中,如果到期日1美元突破8.0元人民币的关口,企业依然只能通过出售美元得到800万元人民币。

2. 外汇期权合同: 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期权合同是一种比外汇远期合同更为灵活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外汇期权合同赋予外贸企业一种权利,即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决定是否以现在确定的汇率出售或购买外汇。例如,一外贸企业根据合同将在六个月后支付货款100万美元,该企业可以与外汇银行签订一份期权合同并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根据该合同,企业有权(但不是义务)在三个月后以1美元兑8.0元人民币的汇率从银行购买100万美元。如果三个月后美元即期汇率突破8.0元人民币关口时,该企业执行期权合同,如果三个月后美元即期汇率跌破8.0元人民币关口时,企业可以不执行合同,而在外汇市场上以低于800万元人民币的成本购买美元。虽然使用期权合同需要支付期权费,但外贸企业利用期权合同不但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甚至可以从汇率的走势中获利。

3. 外币贷款保值: 通常来说,无论是外汇远期合同还是外汇期权合同,它们的期限不会超过一年。因此,当企业履行长期外贸合同时,无法使用外汇远期或者期权合同来规避汇率风险。例如,我国一个建筑工程公司承担A国某港口的建筑工程,第一笔工程款1000万美元将在一年后支付。在这种情况下,外币贷款保值可以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假设,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Ri, 一年期美元贷款利率为Ra, 即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W0, 那么外币贷款保值的操作方法如下: 该公司可以即期从银行借一笔美元,该笔借款在到期日的本息之和正好是1000万美元,然后将美元以汇率W0兑换成人民币并进行一年期的人民币存款。一年后,该公司以1000万美元工程款偿还美元借款,同时得到一年期人民币存款本息共计1000/(1+Ra)* W0*(1+Ri)元。由于公司一年后的现金净流量仅仅和即期汇率及两种货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有关,因此汇率风险被规避了。

4. 外币存款保值: 外币存款保值也是用来规避长期外贸合同中汇率风险的工具。例如,国内一企业向B国公司订购大型设备一套,整个设备的制造,运输,安装及调试过程持续一年,合同规定,我方一年后向B国公司支付10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为Rii, 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为Raa, 即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W0,那么我方可以借一年期的人民币用于即期买入美元,并进行一年期的美元存款,这笔存款在到期日的本息之和是1000万美元,一年后,用这笔美元存款本息和支付合同款。我方需要偿还的人民币贷款到期本息共计1000/(1+Raa)*W0*(1+Rii)元。由于我方一年后的净现现金流量仅仅和即期汇率及两种货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有关,因此汇率风险被规避了。

5. 保理业务:保理是指出口商出运货物取得单据后,将单据以一定折扣出售给保理机构,由保理机构承担包括汇率风险在内的有关风险。保理业务的成本较外汇远期合同的成本高,不常被使用。

国内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状及展望

自2005年汇改以来,一方面,企业自身的避险意识逐步增强,积极学习避险理论,并尝试在贸易实务中使用避险工具,另一方面,央行积极引导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并为之创造条件,2005年8 月 9 日,10 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出台发布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此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并为银行和企业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但是,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很严峻,由于人民币长期被低估,中国出口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上涨,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普遍预期,致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势态无疑会压缩出口商品附加值普遍较低的国内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于它们来说,由于国际竞争激烈,不可能在贸易谈判中取得主导地位,从而从优选择计价货币。目前,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作为企业避险工具,但一方面由于仅有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少数银行推出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而形成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自身避险意识很强,因此对远期结售汇业务定价过高,导致企业使用该业务的成本较高,而形成了需求不足。

在人民币汇改的背景下,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动力依赖于个国内避险工具市场的发展壮大,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随着外汇成为金融衍生品交易对象及更多的外汇衍生品在进入市场,比方说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发现最有效的避险工具,这种局面又必将进一步推动避险工具市场的发展壮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7:29: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29 23:21:00

感谢,学习学习!!!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1 10:06:00

没有进行各种工具的成本分析,只能作为知识普及性文章,这种文章不难得,建议做更细致的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