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现象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称,“一个民间组织,拍拍脑袋,收点支票,就敢给大学排名了。真正大学里国家实验室都在研究什么你有资格知道吗?各个大学最尖端的研究成果你有资格接触吗?”还有网友称,学校好不好 主要看师资,认为排行榜对大学排名的依据不科学。
有网友理性地指出,名不是排出来的,老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称,虚虚假假的,越排矛盾越多。
不排除有“潜规则” 考生家长别“迷信”
厦门大学(
主页)教科院博导别敦荣称,大学排行榜林林总总很多,每家有每家的依据和标准,甚至还不排除有“潜规则”。另外,我国民间的大学排行榜,不像国际上的一些大学排行榜,起步较晚,还不太成熟。
别敦荣表示,高校应该理性看待排行榜,考生和家长也只能把排行榜作为一个参考。
2009年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成都某高校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邀请某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来校作讲座,随后学校给该负责人“赞助费”数万元。此后,该校在该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巧合地”上升了24位,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达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又逐渐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这就是当年曝出的最著名的大学排行榜“潜规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