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钟表业一枝独秀 英国《金融时报》
海格•西蒙尼恩 苏黎世报道
由于瑞士法郎汇率大幅走高,瑞士出口企业处境艰难、愁云笼罩,但有一个行业却一枝独秀、光彩夺目。
瑞士机床和电子设备在海外的销售额大幅下降,纸产品销售额暴跌,而钟表出口额却大幅增长。
去年11月份,劳力士(Rolex)、欧米茄(Omega)和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只是瑞士众多知名品牌中的三个——的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16%,至20.6亿瑞士法郎(合21.7亿美元)。去年头11个月的海外销售额则增长19%,至174亿瑞士法郎。
继2010年反弹逾22%(钟表出口在受到信贷紧缩冲击后已恢复元气)之后,2011年的销售数字有望打破2008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今年料将成为创纪录的一年,我们对2012年也充满信心,”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主席让•丹尼尔•帕什(Jean-Daniel Pasche)表示。
出口数据只能说明一部分情况。大多数钟表制造公司属于私人所有,它们像私人银行业机构一样对自身的信息守口如瓶。
即使是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和历峰(Richemont)在谈到旗下各品牌(比如前者的宝玑(Breguet)和后者的积家(Jaeger-LeCoultre))的情况时也惜字如金。斯沃琪和历峰是钟表业的两个巨头,作为上市公司,它们必须有更高的透明度。
只有瑞士海关提供汇总的统计数字。
钟表制造公司的表现之所以与众不同,有三点原因。第一同时也是最明显的是,瑞士几乎占据着垄断地位,特别是在顶级机械表市场上。
在低端市场上,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每年生产数百万块手表,但这些手表没有多少能销售到本土市场以外。中高端市场则是瑞士品牌的天下,中端品牌如斯沃琪的天梭(Tissot),高端品牌如独立品牌爱彼(Audemars Piguet)。就连两个最知名的非瑞士名表品牌——德国的朗格(Lange)和格拉苏蒂(Glashütte Original)——其所有者也是瑞士人。
掌握需求的变化,是瑞士钟表制造公司的第二个制胜法宝。大多数品牌都抓住了蓬勃增长的亚洲需求——主要是来自中国的需求,瑞士表在中国是男士的身份象征。
斯沃琪是最早行动的瑞士钟表制造公司之一,该公司现在也正获益于此。斯沃琪在上海外滩开设了一间令人目眩神迷的品牌陈列室。
调整零售策略是第三个成功因素。传统上,钟表的销售要经过独立分销商,这些分销商随后把表转手给各个零售商。
目前中小品牌仍然依赖于分销商,但各大钟表制造公司都已逐渐掌控了自己品牌的分销,增强了灵活性,提高了利润。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