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1-08 16:09:51
中国建材收购德国NOI
技术是我国风电设备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一收购将助推风电设备国产化进程。
本报记者 孙雷 北京报道
在深陷技术困境的风力发电设备领域,作为央企的中国建材集团或许将为国产设备的崛起打开新局面。
1月6日,中国建材集团正式签约全面收购德国大型风力机叶片生产企业NOI。
从一年多前的引进技术、设备到现在的全面收购,中国建材集团正在迅速切入这一国家大力鼓励的新能源装备领域。
而以海外收购的方式来实现对国际先进风电设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这在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2005年至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以上,而未来15年,风电设备的市场份额更将高达2100亿元。作为风力发电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风力机叶片达到整机价值的20%左右。
我国正在大力强化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
2005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
正是在此背景下,2005年6月,中国建材集团通过技术引进,大步迈入风电设备领域。
通过从德国NOI公司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中国建材下属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始全力打造国内最大的风力机叶片工业园,并抢先在国内实现1.5MW复合材料叶片的国产化。
然而,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建材开始面临与国内其他风电设备生产商同样的困境。
中国的风力发电发展20多年,中国风电设备制造走的是一条从来料加工,到合作生产或购买许可证国内组装的技术路线,风电系统工程研发制造能力弱,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其中,作为风电设备的关键部件,复合材料叶片的国产化程度严重影响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受制于外国风电设备制造商技术保护非常严格,国内企业难以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受人才、技术、工艺和材料等多种原因的制约,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也较为薄弱。此外,迟迟未有国家级特大型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也使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限制。
而今,中国建材全面收购德国NOI公司,无疑将在风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实现质的突破。
“这是中国建材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如是说。
在他看来,通过此次海外收购,中国建材将最终实现以核心技术能力为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风力机叶片产业平台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