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217 10
2012-01-23

回想高中三年生活,还是能够回味着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的。回想高中三年生活,还是能够发现新意的,只要更换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

中考结束之后,就是要去上高中了。那么虽说对学生来说,算是一种身心的放松,但是对家长来说,有时候这才是万里长征的开始罢了。

择师Vs 不择师

中考结束之后,有些家长就会去忙着为孩子托关系找好班级,找好老师。尤其是通过各种渠道来打听那些老师教学水平高而且教授出来的学生成绩优秀。凡此种种,必不可少的是要掏掏腰包了。而这种类型的钱也往往是家长乐意支付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家长总是认为“好老师是孩子成绩好的充要条件”。但殊不知“师傅请进门,修行在个人”呀。

如果把名师作为商品,家长作为顾客,学校的领导是店主的话,对名师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就是小于1的,也就是非弹性的。虽然要交一部分金钱但是却能给孩子找到一名好教师,家长认为是物有所值的,就相当于“智力投资”了。

高中期间正好赶上了山东省推行素质教育的时期。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学生自己,不让学校在周末任意给学生补课,集体上自习,严格限制课时数量(正因为如此,我们到了高三物理还没有学完)并且省教育厅严格监管各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

应试教育Vs 素质教育

学校会认真执行省教育厅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嘛?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下这个问题。我们提出这么两个假设:

A 如果学校决定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该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学校继续进行应试教育那么至少该校的学生能够保持学习成绩不变。

B学校之间不了解其他学校到底是选择进行应试教育还是进行素质教育。

那么学校到底是继续阳奉阴违的进行着应试教育呢还是认真贯彻山东省素质教育的要求呢?下面我们用收益矩阵来讨论学校们会如何做。

学校A的策略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10       -10

  

-10     0

  

0          -10   

  

0        0

从收益矩阵来看,学校A的占优策略是要进行应试教育,而学校B的占优策略也是要进行应试教育。由于个体的理性选择造成了集体的不理性。本来山东省推行素质教育是出于好的目的,但是由于高考还是“唯分数论”的现状,使得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空泛的口号罢了!同理我们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家长们在充分认识到高考的严峻性之后肯定会如学校的做法如出一辙,督促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高中知识。也就是说家长们也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顺利升到了高中,开始了三年高中生活,基本上进行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从家里出来去学校上学,然后再从学校放学回家去。

说话Vs 自习

自习课上,总有同学说话。而这种行为自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负外部性。即对他人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自习课上说话就会影响到其他正在学习着的同学的学习状态。用我们年级主任的话说是“你这种行为就是犯罪呀!”。自习课上说话一般就是靠着道德约束来制约着,不可能出现教育法上明文规定这一点。对于自习课上说话这种行为,不同老师有着不同的对待方式。一种是严禁说话,另一种是允许临近同学之间小声讨论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但这种对待方式出现的问题是你如何鉴定说话的同学到底是在讨论问题呢还是在纯粹聊天。即使有进行鉴定的办法,那办法实施成本也会不小的。

那么为什么自习说话屡禁不止呢?一方面我们说该部分同学的素质不是很好,你不想学习也影响着周围想学习的同学。另一方面,教室是公共资源,不可能去规定教室中的那块空间是属于特定的同学的,包括那空间的空气。而声音是以空气为传播途径的,你也不能对这种负外部性进行什么强有力的管制。

既然步入了高中,考试便如同家常便饭一般了。但是伴随着考试而来的问题却是层出不穷的。

作弊Vs 诚信考试

本人所在的学校十分重视诚信考试,三令五申严厉打击考试作弊的行为。但是还是有同学敢冒风险,考试中作弊。我想从以下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   从心理的角度。他们存在侥幸心理,总觉的可能不会被抓到。

第二,   学生们面临着空前的学习压力,不仅来自学校,老师,家长,还来源于自己。但确实也有同学抱着“虽然我没看书,没笔记,没上课,没复习,但我一颗不想挂科的心”的态度。

第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考试作弊的机会成本一般是通知家长,个人学籍档案记录考试作弊。但高收益是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以及当其他同学在努力复习时候所能享受到的休闲。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这种收益是要大于机会成本的,所以他们才要铤而走险,选择考试作弊这一对待考试的态度。

自主招生Vs 高考

对考试这一方式进行一些思考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常说的话“只有通过考试,老师才知道你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里蕴含着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知识呀。我们把眼光放在高考这一个最正规的考试形式中吧。

第一,高校招生过程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事情,所以就需要考试这种形式。而考试本身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招生的高校作为无信息的一方不会知道学生到底是处在一种什么水平的,所以就需要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来选择出优秀人才。而最近的几年在高考备受诟病的时候,一种全新的考试招生模式在悄然进行。那就是自主招生。由此也产生了著名的“华约”,“卓越”,“北约”这三个顶尖高校组成的自主招生联盟。那么这种自主招生的考试方式是先是由有申请自主招生的高中学生向这三个联盟申请,递交简历,经过审核通过后,就要去考点考试,最后面试。那么学生本人申请就是一种“发信号”的过程,让高校掌握你的基本信息。

第二,自主招生还是有些申请资格的限制的,必须是获得全国奥林比克奖的,或者经过学校推荐。这就起到了高校甄别学生的作用,相当于一种“价格歧视”的感觉。那么通过设置申请资格这一门槛的限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了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其中的那个资格门槛就相当于肯德基的优惠券,它有效区别了顾客的类型。

另外一个形式是保送。说到保送也是要由学校推荐然后去对应的考点进行应试和面试。我高中有位同学成功保送到了北大。通过这个例子我意识到保送也是有很多好处的。且不说其他同学羡慕嫉妒恨了。

第一,   该同学保送之后就不用再在高三这个黑色的日子里熬了。减除了高三的辛苦学习生活

第二,   该同学特别爱好数学这门学科,对于他来说,高三的知识实在是过于简单了,实在没有必要去浪费自己宝贵时间去继续学习自己已经稳操胜券的课程知识了。因为保送他可以用自己宝贵的时间转而去学习他更感兴趣的更高深的知识。

由此可见保送还是有效率的。它能够在机会成本比较小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尖子生的甄别和选拔,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劣势,而且更有利于保送生的发展。

请指正吧  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3 18:04:41
嗯,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18:40:46
素质教育喊了好多年了,不知道有多少改变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18:45: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19:34:31
wobushita 发表于 2012-1-23 18:40
素质教育喊了好多年了,不知道有多少改变 !
各位对这个小文提点建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19:35:24
Youshi_MaHui 发表于 2012-1-23 18:45
恩恩,说的挺好的,楼主新春快乐!
谢谢呀 也新年快乐哟~
有啥建议嘛对这篇稚嫩的小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