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历史易混淆知识点
单选题
1、有学者研究显示,14、15 世纪,亚洲控制着高附加值的丝织、陶瓷业,而此时的欧洲仅能提供粮食、小装
饰品和少量呢绒制品,致使欧洲外贸大量入超,但又不得不保持这种贸易关系,于是只好用黄金、白银等硬通
货与亚洲交易,最终出现了钱荒。这项研究旨在说明
A.欧洲贸易逆差促使新航路开辟 B.商路受阻抬高了亚洲商品价格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货币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此时的欧洲仅能提供粮食、小装饰品和少量呢绒制品,致使欧洲外贸大量入超”、“于是只好用黄金、
白银等硬通货与亚洲交易,最终出现了钱荒”可知,反映了 14、15 世纪在欧亚贸易中,欧洲处于逆差地位,并
出现贵金属的外流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欧洲国家进行新航路开辟,向东方找寻黄金和财
富,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路受阻”,排除 B 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
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无法体现“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货币”,而且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在明
清时期,排除 D 项。故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