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10 12
2012-01-30
      1983,2012.春晚走过了三十个年头。
       虽然,懂事之前的春晚不一定看,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看着春晚长大的。一路走来,春晚也有他的难处,也有他的艰辛,可是我自己感觉春晚离我们越来越远。
      今年春晚过后,大家普遍认为,今年的春晚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哪怕是一句经典的台词。尤其是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明显质量下降。赵本山巅峰时期的作品《昨天今天明天》,通俗的语言,却让人发自肺腑的开怀大笑。而如今,小品相声的措词可以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赵丽蓉、巩汉林、金珠的《打工奇遇》这样的作品也不见了踪影,陈佩斯朱时茂《吃面条》此类的小品也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在网上看了百遍的笑话。那些自称是对郭德纲相声有看法的人,在春晚上却用了郭德纲相声中间的血多台词,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本山大叔的小品日益不见当年的淳朴,冯巩小品也少了当年和牛群搭档的《坐享其成》、《小偷公司》中间的幽默,这几年冯巩给我们留下来的印象就是网络语言的复读机。姜昆就更不用说了,当年和李文华先生合作的时候,相声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如今也是越来越没落。
      从一个老观众的角度出发,春晚中间最期待的还是语言类节目,今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数量明显减少,这也是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的一个原因。观众其实对春晚期待最多的还是小品相声,巅峰时期的16个语言类节目,观众并没有嫌多,这就说明了语言类节目的受欢迎,如今,我们却舍本逐末,将歌舞类节目大量增加。这本身就是一种南辕北辙。
      这里也不得不说春晚中间的歌舞类节目,质量可能没怎么把关,导致歌舞类节目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当年《十五的月亮》、《冬天里的一把火》、《常回家看看》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在春晚中间越来越少,今年特别为春晚制作的歌曲也没有观众留下太多的感觉,给人的感觉是那些节目就像周杰伦很多的唱片中间一些歌曲,例如《本草纲目》,就是来凑数的。关键是凑数可以,在那么多的歌曲中间,为什么不留一首能给观众带来共鸣的歌曲呢?
      哈文说语言类节目没有原来的市场,这个纯粹是为今年的春晚失利在找理由。如果语言类节目没有了市场,为什么郭德纲会火起来?为什么陈佩斯朱时茂观众那么期待?为什么人们对赵本山那么关注?不是我们的要求提高了,真的是节目的质量下降了。白云黑土的故事,朴素,但是能深入人心,这就是小品节目的魅力所在。我们看春晚是看什么?就是去看的那些语言类节目,今年说春晚要贴近年轻人,我现在也可以自成年轻人,但是我敢说离我越来越远。当年《我想有个家》至今回味起里面的歌词依然让人感动,《涛声依旧》依然回荡在耳边。
      经典就是经典,时间见证者经典的诞生。
      回头想一想,为什么春晚的质量下降?是观众的审美标准提高还是其他原因?
     个人认为这是整个文化圈的问题,或者缩小一点是文艺圈的问题。一味的追求利益,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内涵,今天在凤凰网上看到有人说小品现在缺少了针砭时弊的东西,我个人也表示很赞同。一些无厘头的东西越来越多,少了那些让人反省的东西,这就是一种背叛。完全落入一种商业模式,春晚,我们看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模式。现在的春晚一些节目真的是和现在的一些商业大片一样,华而不实。周星驰当年的许多电影,虽然充斥着无厘头的高校,但是看完之后总会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今呢,节目除了无厘头之外,留下的都是观众的口水。春晚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但是我们没有好好的经营。
      现在做节目,几天就写好了一个本子,没有经过反复的推敲。我敢说当年赵本山的小品绝对是经过很多次的修改才完成的,现在则不好说。就如同写书,十年磨一剑的《红楼梦》才会成为经典,现在所谓的畅销书让人确实感到反胃。春晚节目不一定要当年选,可以放长时间,预约。两年前就开始预约节目效果说不定更好一些。
       我也是一个观众,我也希望看到好的作品。当然今年做得好的一点就是少了广告,这是央视的一大进步。编剧们,导演们,过年看春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今当我对春晚失去感觉的时候,难道让我去打麻将、打扑克解闷吗?节目一定要贴近生活,尤其是要贴近农村生活,这本身就是争取8亿农民收视率的一个捷径。好好办春晚,十几亿的观众等着看春晚,身在异地或者回家团圆,这本身就是一种寄托。如果春晚和《龙门飞甲》一样,除了技术,剧情没有任何的突破,那么将不再是我心中的春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30 20:44:12
      经典就是经典,时间见证者经典的诞生。

      回头想一想,为什么春晚的质量下降?是观众的审美标准提高还是其他原因?

     个人认为这是整个文化圈的问题,或者缩小一点是文艺圈的问题。一味的追求利益,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内涵,今天在凤凰网上看到有人说小品现在缺少了针砭时弊的东西,我个人也表示很赞同。一些无厘头的东西越来越多,少了那些让人反省的东西,这就是一种背叛。完全落入一种商业模式,春晚,我们看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模式。现在的春晚一些节目真的是和现在的一些商业大片一样,华而不实。周星驰当年的许多电影,虽然充斥着无厘头的高校,但是看完之后总会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今呢,节目除了无厘头之外,留下的都是观众的口水。春晚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但是我们没有好好的经营。

      现在做节目,几天就写好了一个本子,没有经过反复的推敲。我敢说当年赵本山的小品绝对是经过很多次的修改才完成的,现在则不好说。就如同写书,十年磨一剑的《红楼梦》才会成为经典,现在所谓的畅销书让人确实感到反胃。春晚节目不一定要当年选,可以放长时间,预约。两年前就开始预约节目效果说不定更好一些。

       我也是一个观众,我也希望看到好的作品。当然今年做得好的一点就是少了广告,这是央视的一大进步。编剧们,导演们,过年看春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今当我对春晚失去感觉的时候,难道让我去打麻将、打扑克解闷吗?节目一定要贴近生活,尤其是要贴近农村生活,这本身就是争取8亿农民收视率的一个捷径。好好办春晚,十几亿的观众等着看春晚,身在异地或者回家团圆,这本身就是一种寄托。如果春晚和《龙门飞甲》一样,除了技术,剧情没有任何的突破,那么将不再是我心中的春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0 20:54:49
分析的不错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0 21:04:02
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0 21:36:14
是啊,人数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0 21:36:49
是啊,人数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