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保研/调剂(考研)
1083 2
2012-02-01


误区一:分数不高,听天由命

  参加调剂的人数众多,分数不高排名又不考前的同学,往往觉得自己希望渺茫。反正去调剂也是走个过程,给自己一个心里安慰。不少学生会有这种想法,有些人甚至更加消极,直接放弃机会,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最终成功调剂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的小李,回忆自己艰辛的调剂历程,打趣地说:“当知道清华出分了,我倍受打击,心情非常失落,因为自己的成绩差得很远。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一定要抓住调剂的机会!于是我开始主动找信息,尽最大可能平静自己的心态。其间打了无数电话,听了无数无奈,发了无数邮件,发动能找到的所有同学找信息,甚至一面之交的老师。”

  “我还专门弄了20多个超级大的牛皮信封,把大学的各种资料的复印件放里面,大面积的特快专递呢!”他又说,“那年北邮的调剂批复试是11人录取4人,参加面试的11人中,有380多分考“五道口”(指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有410多分考清华的,而我370多,排名一点都不靠前。决定是否录取在于当时面试的导师,之前你有没有联系过导师呢,有没有做好准备呢,有没有把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导师交流使他对你留下印象呢,也许在一念之间导师就给了你机会。”

  误区二:分数高,不用调剂

  曾经的“准人大硕士”小方,如今提到调剂,仍是一脸的遗憾。去年小艾报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这么冷门的专业,又考了398分,这分数搁谁身上都能乐得半天找不着北。因此小艾每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复试成功,人大硕士,公费等关键词,既没有联系导师,也不再关注招生动向,对各种消息也丧失了敏感度,完全忘了世上还有意外。很不幸,人大那年的分数提到了400分,小艾没有被录取。由于事先也没有联系调剂,小艾这样的高分完全派不上用场。曾经的“准人大硕士”小艾目前正在河南某市属师范院校就读。

  误区三:“分高,第二志愿没问题。”

  考了380多分的小任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他报考湖南大学(微博),本以为一点问题都不会有了,而且即使第一志愿录取不上,也可以校内调剂到第二志愿上去。但最后,小任考研失败了,也没有校内调剂的机会。

  大家要知道的是,目前用以存储考生档案的计算机软件对于考生第二志愿院校的有关情况比较模糊,各校分数线划定以及复试时间也不一样。另外,被你作为第二志愿的学校本身也会录取相当数量的第一志愿的考生,所以等到你的第一志愿不能上的时候,你的第二志愿的学校也会差不多已经招满了。等待第二志愿单位主动调剂极有可能会贻误时机,所以调剂的实现主要还是以考生个人为主。

  误区四:选择越多越好

  由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开通后,只能填写两个平行志愿并且在48小时内不能修改,所以,在填写这两个志愿时一定要慎重。所谓有选择但不能乱选择,选择并非越多越好。就是说你在调剂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不要一味广撒网。当同时几个学校都愿意接受你的调剂时,要综合考察这几个学校的公费自费情况、师资力量、研究方向、硬件设备等等,最终确定两三所学校。并且保证这几所学校的复试时间不发生冲突,这样既增加了成功的机率,又防止盲目性。

  综上所指,拟调剂的考生一定要有主体意识,主动参与,吸取上述同学的教训。实践证明,主动性从始至终贯穿在每个调剂成功的案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1 16:12:56
谢谢提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 16:29:52
给各位考生一点小建议,或许这会很有帮助

1.985的高校,“校内调剂”是不需要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具体由各个学校研究生院和院研究生招生办协调处理;

2.“校内调剂”一般包括了不同专业之间(同一学院之内,不同学院之间),不同类型之间的调剂(特指学硕调剂专硕);

3.管调剂的多为招生办的人,也就是说,管教育的多插不上手,管党政的说话分量重(该怎么做,你懂的);

4.学硕调剂专硕的成功概率大,目前很多人对专硕抱有成见,因此不愿意调剂专硕,给个选择题:985的专硕和普通高校的学硕,请问选择谁?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5.掌握好信息很重要,调剂是一场时间颇久的信息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