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3115 119
2012-02-01
标准的理工科出身,修理了八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典理论。
大家都没听说过很正常,做核弹的去研究经济,没时间抛头露面。下面是他自己的贡献:
Ping Chen's Main Contribution Option pricing model based on population model of the birth-death process is developed to explain volatility smile and financial crisis (2008, 2009).
First differencing (FD) filter in econometrics is a high-frequency noise amplifier, which is the major device in creating equilibrium illusion in economic dynamics. Knowledge formation is not only an accumulation process under learning by doing, but also a competitive replacement process under learning by trying. Complexity science provides new tools for developing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in economic analysis (2008).
Coas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s ignores economic complexity in marketing costs and increasing trend of transaction costs during division of labor.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cannot serve as a policy guide in market deregulation. The Coasian world of zero-transaction costs is a second-type of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which has little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real market mechanism (2007).
Relative deviation under the HP filter from macro indicators are quite stable over time even during market instability and crash. This discovery serves as a new guideline in choosing proper stochastic model of stock market dynamics. It is found that random walk is damping while geometric Brownian motion is explosive; only population model of birth-death process is sustainable (2005).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evidence of monetary chaos from monetary indexes. This finding supports the Austrian school of endogenous money and challenge the orthodox view of monetarist and new classical school, which assert monetary shock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random walks in business cycles (1987);
Time-frequency analysis in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business cycles and developing computational tool in economic diagnosis (1994);
Empirical evidence of color chaos (persistent cycles with narrow frequency band and irregular amplitude) from S&P 500 index and other macro indexes, which supports the Schumpeter's view of business cycles as biological clock, but challenges the main-steam theory of efficient market and random walk model in stock markets (1996);
Fundamental limitations in equilibrium models of business cycles, including the Frisch model of noise-driven harmonic cycles which is against the second law in thermodynamics (1999), and the Lucas model of microfoundations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 which violates 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1999-2002);
The Adam Smith dilemma discovered by George Stigler in 1951, i.e., the Smith theory of invisible hand and perfect competition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Smith theorem on the division of labor limited by the market extent which implies market monopoly. Proposed a trade-off between stability and complexity based on the new science of complexity. Proposed a generalized Smith theorem 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r is limited by the market extend, resource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 fluctuations (1999-2002);
Behavioral model of corporate strategy in market-share competition; Evolutionary economics, including two-way evolu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economic complexity (1987, 2002).
Understanding excess capacity and product cycles based on technology competition (2002).

1962年毕业于上海格致中学5年制试验班;
1968年毕业于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1987年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物理学博士。GPA:4.0(总平均成绩为满分);
博士论文:“非线性动力学与经济周期理论”。
导师:普里戈金 (Ilya Prigogine) 教授,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跨学科的指导委员会包扩宇宙大爆炸模型和交通流科学的先驱者赫曼(Robert Herman)和两名经济学家:提出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罗斯托(Walt Rostow)和 Divisia 货币指数的创始人巴奈特(William Barnett)。


工作简历
1968年至1974年,任成都铁路分局电工。业余研究理论物理,科学技术史,和经济史;
1974年至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字体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受控热核反应。
1978年,被借调筹备全国科学大会工作,期间开始参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
1979年至1980年,作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研究生,参与农业政策改革的讨论和人才学的研究,被聘为安徽省政协特邀委员;
1980年秋,赴美国作理论物理学的研究生;
1981年起,师从德克萨斯大学普里戈金教授研究非平衡物理学、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在复杂系统(包括生命、社会、和经济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发现经济混沌的经验和理论证据;
1988至2002年,先后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普里戈金统计力学与热力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
1988年至1989年,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第三届会长;
1988年至1994年,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1999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至今,任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

目前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复杂量子系统中心客座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所兼职教授;上海市ZF,社会劳动保障部,国家开发银行,安徽凤阳县ZF的专家顾问。
所获奖励
上海格致中学期间,多次获数学、作文、朗诵、绘画比赛的一等奖和三好学生奖;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间,获优秀学生及军训的五好战士奖;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究生期间,多次获美国与西欧的奖学金,及研究生院院长对博士答辩后的亲笔来信嘉奖;
获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荣誉会员;
2005年获北京大学正大教学大奖。


学术讲演
自1981年以来曾先后应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南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分行,华盛顿大学,堪萨斯大学,摩根.斯坦利公司研究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盟信息社会,罗马俱乐部布鲁塞尔分部;意大利罗马大学;俄国莫斯科大学; 匈牙利中欧大学,法国国立高等研究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经济系统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荷兰联合国大学,爱德霍文理工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台北中华经济研究院,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包括物理系,金融数学系,历史系,艺术系,及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讲学。
先后应邀在自组织系统奥斯汀国际研讨会,非平衡态物理东京国际研讨会,非线性动力学与演化经济学奥斯汀国际研讨会,美国经济控制论与经济动力学学会,美国系统工程学会,美国戈登科学会控制论与信息论分会,国际动力学与混沌理论年会,美国东部经济学会,美国西部经济学会,美国非线性动力学与计量经济学协会纽约年会,美国经济学会年会,法中复杂科学研讨会,复杂科学上海国际研讨会,中德演化经济学研讨会,转型经济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学术贡献
1979年11月16日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同时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长期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从生态,技术,人口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中国农业社会停滞的原因是产粮为主的单一农业,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只有开放经济下的多样发展才能摆脱中国动乱反复的恶性循环。
全国数十家报刊转载,并受到日本《世界》杂志评论及美欧主要中国研究学者,包括李约瑟,费正清,黄宗智等学者的关注,他们认为陈平用生态经济解释中西文明的分岔,用了文化人类学的新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
1987年首先从美国货币指数中发现经济混沌现象(又称经济奇怪吸引子),为美联社等大众传播广为报道,文章作为经济混沌研究的代表作收入多家国际混沌研究论文集,受到经济学家 P.Samuelson, H.Simon, R.Day, G.Gandolfo, H.W.Lorenz,V.Zarnowitz,和蒋硕杰等的关注和讨论。
1994年在世界上首先引进时间-频率分析于经济学,从美国股票价格指数中发现经济色混沌现象,并将经济诊断方法引入经济周期的分析预测,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成分是非线性决定论运动(即狭窄频宽的色混沌运动),计量经济学中广泛采用的线性随机过程(布朗运动或白噪声)在宏观及金融波动中仅占次要地位。
1999年发现弗里希(计量经济学奠基人)于1933年提出的噪声驱动的阻尼振子模型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波动。并发现其获得首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工作(等价于热力学第二类永动机)从未正式发表,且早被物理学家的工作否定。弗里希本人自1934年后对此工作一直奇怪地保持沉默,为科学史上一大疑团。
1999年发现卢卡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创始人)提出的宏观波动的微观基础理论违背概率论的大数原理,和理性预期下的套利行为互相矛盾,从而提出市场经济结构的三层次(微观--中介--宏观)而非流行的两层次(微观--宏观)理论(2002年发表)。
1999年用理论生物学和复杂系统理论中复杂性和稳定性间的此消彼长(trade-off)关系解决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于1951年发现的亚当-斯密佯谬,既亚当-斯密的两个著名定理(看不见的手=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垄断竞争)在均衡理论下是不能兼容的矛盾。
2002年提出长期设备过剩和投资过度波动的技术竞争模型,探讨宏观持续波动的微观动力学机制。
2005年指出金融理论的布朗运动与随机游走模型的不稳定本质,生灭过程可能是比代表者更好的模型。
陈平教授关于演化经济动力学的综述论文,和 I.Prigogine,H.Simon, H.Haken,R.Nelson,S.Winter,P.David 等前辈经济学家一起作为“原创”特邀撰稿,收入 K.Dopfer 编辑达十年,剑桥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论文集“经济学的演化基础”。
至今在新兴交叉学科——复杂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经济动力学中从事前沿研究。

Ping' story as a reform-minded scientist was reported by Fox Butterfield, the New York Time reporter in China, in his best seller book "China: Alive in a Bitter Sea," Sekai (The World) in Japan, and The New Republic in USA. His discovery of empirical economic chaos was reported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and The Atlanta Journal and Constitut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1 19:47:53
一个连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名字,你觉得能吗?再说了,得奖要靠本领域专家推荐和首肯,你觉得可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 19:50:09
没听说过此人,必须国内外赫赫有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 19:55:43
我是听过的,应该还会是很厉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 19:56:27
听说过,但估计不成
要想冲击诺奖,还是搞出点别人没有的新理论靠谱
修修补补别人的理论,可能性微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 19:57:35
不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